張家口新聞網訊:6月9日,記者來到陽原縣太師梁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現場,一眼望不到邊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閃光。縣發改局副局長馬明業告訴記者,自從電站接入“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全縣180個電站總體發電能力從79.58%提高到92.48%,年增加有效利用小時數200小時,增加收益約1150萬元。目前,全市846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均已接入該系統,年增加收益約2700萬元。
我市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光伏扶貧規模目前位列全國第一。但隨著規模的增長,電站“重建設輕管理”現象也日漸突出。市能源局副局長劉峰道出原因,光伏扶貧電站分布地域廣,車程距離遠,運維人員不專業,加之風吹雨打等氣候因素,光伏板臟污、附近積水及雜草叢生等系列問題,造成電站發電效率降低,村民的“陽光存折”收入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基于此,按照示范區“先行先試”原則,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集監控、技術咨詢、大數據分析于一體的市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智能監控管理中心,開發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對12個縣區獲批、投運的846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進行全覆蓋、遠程實時監控管理。項目總工程師任小平介紹,中心通過數據采集、監測、分析,發出指令、消除故障并結果反饋,構建起缺陷閉環管理和智能預判系統,極大提升了全市電站的綜合運維質量。
數據顯示,在該中心科學、系統的管理下,2021年全市846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較2020年增加有效利用小時數58小時,增加收入約2700萬元,14.25萬戶農村家庭受益。
不久前,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國家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司組織專家編制了《村級光伏幫扶電站專業運維手冊》(試行版), 鼓勵與指導各地對光伏扶貧電站進行精細化運維。劉峰對記者說,我市“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智能監控管理系統” 已運行兩年, 且有多項技術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這一做法,可為推動全省乃至全國光伏扶貧電站運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記者 王寧 孫曉亮 馬明明)
【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