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管理區位于壩上草原最北端,處于農牧交錯帶的核心區,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由于自然氣候和過度放牧等原因,這里的草原一度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豐茂的綠草和多樣性的植被逐漸消失,唯有繁殖力和耐旱能力強的狼毒花肆意生長。2005年,沽源草地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在此建立,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及時介入,開始用科技手段扭轉草原退化。
為了實現植被恢復,首先要把種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從國外購買的草種難以繁殖,科研人員投入十多年的精力,研發出我國自己的草種。一粒草種只有小米的八分之一大小,因此還要給它穿上“衣服”,在供給營養的同時也保護草種不受傷害。此外,科研人員還研發了免耕播種機,可以在播種時盡量減少對原有植被的擾動;在后期管理方面,也配備了相應的智能監測技術,能夠實時監測草場的土壤地力。
2023年,中國農業大學又與塞北管理區合作建立草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通過多項高新技術和產品助力,成功修復2500畝退化天然草地。高云森回憶道:“15名專家帶著學生親自下地,都曬得黑黝黝的,最終草場的出苗率達到了94%。”
如今,這片由科技哺育出的草原一片生機勃勃,狼毒花的身影變得稀少,取而代之的是黃花苜蓿等優良牧草。用這些牧草喂養出來的奶牛,產出牛奶的蛋白含量可高達4.2%。“我相信,通過五到十年的時間,整個塞北都能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高云森說。(記者 宋錦豐 通訊員 王會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