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突突突, 噠噠噠……”5月18日早七點,在張家口塞北管理區,只聽農田傳來陣陣響聲,猶如一曲交響樂。
放眼望去,只見戴著“小黃帽”大家伙翻滾著齒輪, 在農田來回 “奔跑”,一臺身穿綠衣的大型整地機也在一旁工作著,不一會兒,上百畝農田被翻耕得疏松平整。 地里行間就像用尺子精準測量過一樣, 遠遠望去,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偏差。
“以前一個星期的活兒, 現在一天就干完了。”塞北紫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王雪軍得意地說:“這些大型農機,人稱有智慧的‘鐵?!?,馬力大,本事更大! 每天可耕地700畝,播種1100畝,較三年前的播種量翻了一番還多?!?/p>
王雪軍給記者算了筆賬, 用上“鐵牛”后,同樣1100畝地,從原來耕種需要11個人工, 直接減至僅需 3個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整地機、耕地機、播種機每天輪番作業,它們不休息嗎?“三臺機器只需要每天兩個小時的保養時間,就可以保證24小時不間斷作業?!泵鎸τ浾叩囊苫?,王雪軍指向遠處的一臺機器解釋道,這臺正在田間作業的“鐵?!?叫阿瑪松6004-2,48行氣吹式精量播種機,和它身后配套的耕地犁二者相互配合,一邊耕地一邊播種,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率,還能實現土地的有效耕種。不僅如此,在塞北管理區,擁有著SM6000導航技術的約翰迪爾3004大型拖拉機、 水肥一體機等“高科技”設備也正在河北農墾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工廠里“待業”,車內配備的電動方向盤、自動導航系統和衛星平地系統等高科技元素可實現厘米級耕整、起壟、播種、 中耕、噴灑、收獲等精準作業。
在這片以傳統耕種為主的塞北管理區,2.5萬畝的田地上 “科技范兒”十足,未來,這里打造成“農業航母”的一部分或將可期。(記者 宋錦豐 通訊員 王會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