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張家口市橋東區(qū)七中小學部“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中隊”成立,同日,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在校內綜合實踐基地播種“五谷”。全國人大代表、市農科院首席專家趙治海參加活動。
七中小學部綜合實踐基地播種“五谷”活動暨“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中隊”成立儀式在七中小學部舉行。
七中小學部竹笛社團的同學帶來精彩的節(jié)目——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
市農科院谷子專家趙治海為“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中隊”授隊旗。
七中小學部校長兼書記宋翔宇(左一)為市農科院趙治海高端人才工作室科員古扎努爾?阿不拉提頒發(fā)輔導員聘書。
七中小學部的學生展示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標志剪紙作品。
小講解員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校園農耕文化墻、學習農耕文化知識。
市農科院谷子專家趙治海為同學們講解一粒種子的故事。
同學們了解現(xiàn)代化農用工具及使用方法,體驗勞動的樂趣。
在欣賞完學校竹笛社團的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趙治海為“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中隊”授中隊旗,校長宋翔宇為校外輔導員頒發(fā)聘書。同學門為大家展示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標志剪紙作品及谷物畫。隨后趙治海為同學們講解了現(xiàn)代化農用工具及使用方法,在趙治海的指導下,同學們在學校的實踐種植基地分工合作,拉線、開溝、播種、覆土、壓實,雖然腳上沾滿了泥土,但始終樂在其中,沉浸在耕作五谷的快樂中。
去年,七中小學部被授予“橋東區(qū)青少年趙治海谷子研究實踐基地”,基地的成立為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開辟了新的活動陣地,也為學生享受勞動帶來的幸福拓展了實踐空間。此次,七中小學部成立“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保護中隊”,旨在呼吁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列中來。(河山新聞記者 田小艷 攝影 耿俊)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