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安縣第六屯鄉,一個特殊的“家園”正悄然改變著殘疾人的生活。
從家出發,騎車10來分鐘,胡春林來到位于第六屯鄉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殘疾人溫馨家園,這個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光線明亮,縫紉機、熨燙機等各型設備一應俱全。坐在工位上,踏著縫紉機,胡春林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我沒啥手藝身體又不好,打工沒人愿意用我,為這事我沒少著急掉淚。自從來這里打工,不光離家近,每個月基本能掙到2000元左右,我特別知足。”邁出家門走進車間,身份的轉變讓胡春林很享受如今的生活,她開心地告訴記者,在車間工作,作息時間更加人性化,能讓她更加靈活地兼顧工作和家務事。
這樣的生活狀態,胡春林已經持續了幾個月,而在殘疾人溫馨家園,像她一樣圓了“就業夢”的殘疾人還有不少。殘疾人溫馨家園的負責人劉淑英告訴記者,殘疾人溫馨家園在第六屯鄉養老服務中心占用100平米大廳作為來料加工車間,購置了15臺縫紉機,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場地和設備,目前共吸引了19名殘疾人在這里工作,平均月收入達到800多元。“大家可以在這里上班,每月有500元的保底工資,多勞多得。也可以把活兒帶回家做,計件掙錢,做好后我們會派人去把東西拉回來。”她說。
不僅圓夢,更要筑夢。劉淑英告訴記者,殘疾人溫馨家園還為殘疾人購買了康復理療器械8件套,配置了6張護理型床位,可提供技能培訓、崗位就業、康復理療、休閑健身、文化娛樂、助餐助浴、生活保障等一條龍服務,為殘疾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成為了殘疾人培訓就業基地。
“近年來,我們持續做好扶殘助殘保障工作,真正為殘疾人辦實事、解難題,讓更多的殘疾人享受到國家惠民政策,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懷安縣殘聯負責人李海峰介紹,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培訓,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在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就業技能,拓寬殘疾人就業增收渠道,激發貧困殘疾人口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目前,該縣69名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已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王曉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