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青青秧苗。7月5日,記者來到張家口市懷安縣第六屯鄉二堡子村,一塊塊水稻田一望無際,仿佛置身江南。
“我們村緊挨洋河,水源充足,種植水稻已有600多年歷史。”二堡子村黨支部書記楊校紅介紹,這里土地肥沃,晝夜溫差大,種植的稻米晶瑩剔透、顆粒飽滿。
但是,前幾年,二堡子村村民種植水稻的熱情減退。“與種玉米、谷子相比,種水稻費時費力。”村民李春說,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灌水哪一個環節疏忽了,都可能造成減產。“村民通常一邊種水稻,一邊外出打零工,很多時候顧不過來。”李春坦言。
為了讓特色種植煥發活力,2022年,二堡子村引入德勝(懷安)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1022畝水稻田全部流轉給該公司種植有機水稻。“土地流轉后,由企業方統一經營管理,村民既能掙土地租金,又能在水稻田務工掙薪金。”楊校紅說。
在一處水稻田里,今年5月初移栽的稻秧綠油油,幾位村民正在拔除水稻間的雜草。“種植有機水稻,不使用化肥、農藥,僅人工除草一項,一畝地就得多花900多元。”德勝(懷安)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建坤介紹,他們的有機大米銷售采取會員制,消費者在網站上預訂,公司將有機大米快遞到用戶手上。
在稻田里,記者看到三五成群的雛鴨。“鴨子屬于雜食動物,可以吃掉稻田里的雜草,鴨子的糞便還可作為有機肥料,促進稻秧生長。”趙建坤說,采取稻鴨共生的種植養殖方式,實現鴨促稻長、稻促鴨肥的良性生態循環。
“看,這是我們種植的彩色水稻。”在趙建坤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彩色水稻試驗田,這里水稻葉片的顏色,除了綠色,還有紫色、紅色、白色。彩色水稻相比于普通水稻產量低,但具觀賞性和營養價值。“這里不僅是水稻種植基地,也是孩子們的研學基地。”趙建坤介紹,他們每年都舉辦稻田插秧節、收獲節,吸引孩子們前來體驗農耕文化。
在二堡子村,大鯊魚、大熊貓等造型的稻草玩偶吸引不少游客拍照。德勝(懷安)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邀請專業老師對村民進行稻稈燙畫制作培訓,將稻稈變廢為寶。同時,該公司還打造百畝荷塘、百畝花海等景觀和歐李采摘園,豐富游客觀光體驗。
“聚焦特色資源,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我們正在二堡子村建設稻香田園綜合體,打造生態休閑體驗區,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趙建坤說。
(來源:河北日報 記者 郭曉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