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城縣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散雜居縣,全縣有3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524人;轄9個民族村。赤城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探索豐富工作內涵、創新方法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全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和美民族鄉村建設。
切實推動民族村發展,去年以來,累計爭取上級資金215萬元,找準基礎設施建設切入點,為大海陀鄉東山廟和下斗營兩個民族村實施道路硬化項目,補齊了民族村短板弱項,改善民族村村容面貌。找準激活民族村內生動力關鍵點,實施大海陀鄉東山廟村設施架豆建設項目,建成種植大棚26個及相關配套設施,切實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增強了民族村的自我發展能力,也為民族村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切實推進“雙富”行動,赤城縣特別關注東萬口鄉塘子營和官路房兩個民族村建設,通過進一步健全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實施東萬口鄉塘子營村惠民文化廣場工程建設項目,引導村民踐行文明新風、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東萬口鄉塘子營、官路房村民活動中心改造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民族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文化陣地建設,切實推進和美村寨建設,繪就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持續深化縣政府赴民族村現場辦公會制度,去年以來,赤城各部門單位通過召開赴民族村現場辦公會,實施農村污水治理、特色產業、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幫扶措施26項,累計撬動幫扶資金580余萬元,有力地推動了民族村的建設發展,讓各族群眾在共享發展成果中不斷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
赤城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侯秀林表示,通過充分發揮主題公園、文化長廊等陣地的宣傳作用,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上好“民族團結第一課”等活動,赤城縣形成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堅持開展好為民族地區“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活動,切實把幫扶和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在細微之處彰顯民族團結的深情厚誼。下一步,赤城縣將以更加務實的舉措,突出有形有感有效,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實效。
?。▉碓矗航洕請笮侣効蛻舳耍?/p>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