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山谷
耐吉賽事
窯子溝村
臨近中秋,行走在赤城縣大海陀鄉莽莽蒼蒼的山巒間,心緒開闊而安靜。
打開海坨山谷國際旅游度假區公眾號,一條“‘月滿中秋 非遺傳情’——2024中秋游園會非遺主題系列活動”消息映入眼簾。在夏日,這里山高云隱卻又激情無限;在秋日,這里恬然靜謐卻也色彩斑斕,依舊吸引著人流連忘返。
這色彩斑斕里,在海坨山谷實現就業的村民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自豪,道不完的改變。
王青松是大海陀鄉姜莊子村土生土長的村民,他從小就知道自己的家鄉不一般,“大海陀是片紅色熱土,這里的抗日故事伴隨我們每代人的成長,口口相傳。”
大海陀村有一塊橫臥的巨石,上方鐫刻著原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題寫的“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下方刻著原平北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段蘇權將軍題寫的“大海陀”。
這塊大石頭是大海陀村的標志,也是現在大海陀人故事講述的起點——盧溝橋事變后,熱河、察哈爾大部分國土被日寇侵略者占領并制造了千里無人區,情況危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抗日。1940年6月,八路軍開進海陀山。龍延懷抗日聯合縣成立后,縣政府就駐扎在大海陀村。
如今,行走在大海陀鄉的山山水水間,處處彰顯生機,人人充滿干勁——
房車營地、帳篷酒店,雄關330(赤城)長城越野賽、海坨山越野挑戰賽……海坨山谷國際旅游度假區驚喜連連,盡顯國際范兒,吸引了不少北京人來這里投資置業,也吸引著游客們流連忘返。而周邊的幾個村里的不少村民,也借助這一平臺,變身上班族,在這里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村民卓金貴為業主們看護門院,閆淑青、李花等人物業保潔,陳鳳榮等人養護綠植……”在海陀山間清新的草香間,王青松細數著村里人如今的就業情況,“赤城的山好水好空氣好。不少人在村里蓋起了民宿,而且窯子溝村、飲馬溝村、趙家窩鋪村也都發展起了民宿項目,大家都在這片土地上大展身手。”
青山無言,卻寫就壯美的詩篇。進入新時代,這里的青山再一次見證了山川巨變,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生動的實踐。(記者 左文婷 通訊員 張慧穎 張麗娟 王怡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