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田野,處處孕育著生機。行走在赤城縣鎮寧堡鄉楊家村的田間地頭,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臧晶磊滿臉喜悅。
“去年,合作社專門拿出30畝地搞林果采摘園,今年又達成協議,將在樹下套種藥材。這些項目不僅拓展了村里民宿產業鏈條,也帶來了新的希望。”他說。
臧晶磊與村民商量種藥材的事
作為全村的“領頭羊”,如何讓村子變美,讓村民變富,是臧晶磊一直思考的問題。楊家村由于地處山區,全村400多畝耕地多為肥力較差、難連成片的坡地,并不適合大型農機進場耕作,村民仍以騾馬為主要勞力。豐年時,玉米畝產才剛剛達到1000斤。因此,為確保村民實現持續增收,勢必要改變這種傳統種植模式。
2020年,赤城縣大力推廣民宿產業,有泉水環繞的楊家村成為第一個試點。2年間,隨著30棟造型各異的民宿拔地而起,很多游客紛至沓來。一些村民看到商機,放下鋤頭投身到旅游服務業,并且迅速享受到了民宿產業帶來的紅利,也為之后的“耕地入股”奠定了基礎。
隨著鄉村振興的步伐不斷推進,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立足村情實際,廣泛開展調研,研究依托民宿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路子。經過反復醞釀討論,成立合作社、推進土地流轉、走生態農業之路的決策應運而生。
去年6月,經全村218名村民集體同意,“赤城縣旺眾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村民以耕地入股的形式,構建起“合作社+農戶”的新發展模式。村里的小碎田終于連成網,也進而迸發出了大效益。
查看果苗生長情況
雪中的民宿
民宿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僅僅在于獨特的居住體驗,還需要多樣的互動性項目。合作社成立后,臧晶磊征得大伙兒同意后,就立刻拿出30畝地用于建設林果采摘園,并引入適合本地環境的杏樹苗和李子樹苗共1500余棵,其中作為當地特產的李子樹就占了三分之二。“咱們這里的李子甜脆水靈,很有市場,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進入到盛果期,一顆樹結的果就能賣到2000元。如果進行采摘,利潤會更高。” 臧晶磊說。
畢竟果樹進入豐產期需要至少4年時間。在沒有“分紅”的這段時間里,村民可以靠澆水、施肥、鋤草等護理作業也能得到相應報酬。此外,為提升土地附加值,不久前楊家村與當地綠扶公司合作,在樹下套種藥材赤芍。根據協議,待3年后赤芍成熟銷售后,可再償還購苗款。
“下個月我們還將再整理10畝土地,發展共享農業,不斷拓展‘民宿+’產業,讓村民的腰包更鼓,讓‘坐地生金’成為佳話。”臧晶磊充滿信心的說。(記者 趙曉剛)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