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赤城縣探索“黨支部+重大項目+土地流轉”模式,打造了浩門嶺銘悅鄉居等一批農旅融合產業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赤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找準“火車頭” 充實“尖刀班” 扶正“頂梁柱”
赤城實施“三大工程”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張家口新聞網訊 近年來,張家口赤城縣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工作理念,通過實施“火車頭”“尖刀班”“頂梁柱”三大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凝聚發展合力,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實施“火車頭”工程,建強農村黨組織。針對部分村黨組織發展能力和帶動能力不足的問題,赤城縣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在引領鄉村振興中的保障作用。堅持把“有可靠的政治素質、有優良的品德口碑、有擔當的工作能力”作為選任村黨組織書記標準,打造一支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深化“黨支部+”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進農業園區”,截至目前,全縣規模化經營主體共建立黨支部69個;全縣440個村全部健全“六位一體”村級組織管理體系,促進村級組織規范運行,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換屆以來通過“四議兩公開”決策村級重大事項3200多件,進一步暢通黨員群眾參與黨內活動、村級事務的渠道,擴大黨員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形成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的工作運行機制。
實施“尖刀班”工程,培優農村黨員隊伍。針對農村黨員隊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現狀,赤城縣嚴把黨員入口關,進一步提升黨員素質能力。堅持發展黨員向農村傾斜、農村發展黨員以優秀青年和致富帶頭人為主的原則,近5年來,該縣每年農村新發展黨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達48.6%,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和素質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積極鼓勵引導農村黨員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帶頭發展產業,給群眾做出樣子、指出路子;采取“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的雙向培育模式,從致富帶頭人隊伍中發展黨員623名,使黨員成為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實施“頂梁柱”工程,發展村集體經濟。針對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承載能力不足的實際,赤城縣因地制宜推廣生態林管護、土地整理、民宿旅游、市場服務、產業帶動、光伏電站“六型”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該縣依托森林覆蓋率高和光照充分的自然優勢,建設光伏電站和申請公益林管護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截至目前,全縣289個村獲得公益林管護補貼收入,光伏收益覆蓋440個村,村均年收入16萬元左右;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旅資源、生態資源,有效破解農村房屋閑置及產權浪費問題,以浩門嶺銘悅鄉居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旅融合產業項目在赤城農村興起,實現農民獲益集體增收,全縣15個村開發民宿旅游項目,村均增收1.7萬元;大力實施土地復墾及修復工作,增加土地補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將新整理出的較為平整且集中連片耕地整體出租,增加集體收入。3年來,全縣35個村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9465畝,村集體將新增土地出租,年增收280萬元。(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王滿龍 李海剛)
對照清單辦好實事
赤城立足民生讓創城更有溫度
張家口新聞網訊 創城工作開展以來,赤城縣堅持“問題+需求”雙導向,聚焦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出行等方面,將119件百姓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納入“民心微實事”工作清單,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
赤城縣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心工程進行重點打造,對10個老舊小區的住宅樓主體工程以及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累計出動人員4200余人次,車輛1320余臺次,清理清運城區垃圾1800余噸,拆除違規廣告牌匾46塊,拆除違章建筑15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開展城市公共停車設施整治行動,通過新建公共停車場、重新規劃停車位等措施,有效緩解城區“停車亂、停車難”問題,截至目前共建成陽光小區東門北側、第二中學、舊林業局、舊城關派出所4個停車場,共有268個停車位。對城區5條街道的雨污水管網、強弱電管道及其配套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增設排水管網1958米,有效解決雨污橫流造成的臟亂差問題,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和居住環境。縣交警大隊在車流量較大的各中小學校、幼兒園門口路段設置護學崗,護送學生安全有序穿過馬路,切實解決校園周邊交通擁堵、“高峰時段”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上下學難”“家長接送難”“市民出行難”等問題……
據了解,該縣將對“民心微實事”工作清單中各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督辦,著力推動清單事項盡快落實落地。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民生“微實事”35項,預計10月底前可辦結全部事項。(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張麗娟)
書記縣長工作動態
縣委書記趙紅革
●8月2日,到龍關鎮、田家窯鎮調研基層黨建、鄉村產業發展、問題廁所整改和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工作。
●8月4日,陪同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教授俞孔堅到雕鶚鎮孫莊村考察隔河寨發電站水庫濕地治理提升項目、到后城鎮考察北京960康養山居項目。
●8月5日,陪同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到赤城鎮浩門嶺新村、樣田鄉劉長溝村調研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8月6日,召開問題廁所整改工作推進會議,各鄉鎮依次匯報問題廁所整改工作進度、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完成時限。
●8月7日,到鎮寧堡鄉丁字路村參加新雪國居旅度假區金頂酒店項目開工儀式。
縣長薛宏霞
●8月2日,組織召開赤城縣農村問題廁所殲滅戰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并講話,安排全縣做好問題廁所排查和整改工作。
●8月4日,邀請河北省縣域經濟學會到赤城對農村基礎設施現狀和文旅資源進行考察,宣傳推介赤城的鄉村資源。
●8月10日,主持召開赤城縣推進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會議。
●8月11日,陪同懷柔民營企業家協會到海陀小鎮、銘悅鄉居、云州水庫等地調研,宣傳推介赤城縣文旅、農業資源。
生態修復“繡”出美麗鄉村
河水縈繞粉墻黛瓦,兩岸綠意蔥蘢,水面上倒映著藍天白云,綠樹繁花間不時有游人拍照留念或嬉戲游玩……這是記者在赤城縣獨石口鎮東柵子村看到的情景。
“別看我們村現在環境好、景色美,還經常有游客來游玩,以前可不是這樣。”見記者看得入神,旁邊的一位老哥主動過來搭話。同行的村支部書記樊德生介紹說,老哥名叫高桂忠,今年60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高桂忠告訴記者,以前的東柵子村可不是這個樣子。多年來,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生活污水隨意傾倒,各種垃圾隨手亂扔,臟亂差的環境讓本村人都連連搖頭。
“改變,是從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開始的。這兩年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村子的坡面溝道,村里的污水、垃圾、廁所、道路、路燈,和村莊外的河道都得到了同步治理,眼瞅著村子一天天美了起來。”樊德生用歡快的語調向記者介紹了起來。
生態治理提升了環境質量的同時,還為周邊村莊人居環境建設提供了助力,這讓赤城縣水務局副局長王曉玫很開心。她告訴記者,東柵子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投入使用后,構筑起“生態修護區、生態治理區、生態保護區”三道防線,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和點源、面源污染,實現清水下山、凈水入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東柵子村得到了有力印證。該村離冰山梁風景區比較近,如今村子的村容村貌和周邊環境越來越好,村里開始規劃建設農家院,搞生態休閑旅游,讓祖祖輩輩種地為生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赤城縣全域全面推進生態建設,近年大力實施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通過持續治理,截至2021年,該縣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的侵蝕面積減少了610.44平方公里,實現了水土流失面積由“增”到“減”,強度由“高”到“低”的轉變。(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張麗娟 王子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