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有效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協同做好區域重污染天氣消除工作,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市大氣辦印發《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堅持源頭防控、系統治理,科學研判、協同應對,精準有效應對污染天氣過程。力爭2023—2025年,張家口市空氣質量持續保持京津冀地區最優水平,努力減少輕、中度污染天氣,各縣區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結構優化調整攻堅行動。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嚴禁新增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鑄造(重點地區)等產能。以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鼓勵引導制造業及上下游產業向環境容量大、資源保障條件好的區域轉移,促進區域產業鏈優化布局。支撐新興產業綠色發展,以國家級、省級園區為主要平臺,加快生產要素聚集,著力培育體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制造、綠色農牧六大產業。實施綠色化改造,大力開展工業企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在電力、球團、建材、化工等行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費量下降。實施“源網荷儲制融”一體化項目,推進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3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774億千瓦時。
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達到行業先進水平,主要用能設備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水平。嚴格依法處置未按期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用能設備、主要工序或單位產品能源消耗不達標的企業。2025年全市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重點用能單位基本建立能源管理體系。
持續鞏固清潔取暖改造成果。將確保群眾安全過冬、溫暖過冬放在首位,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改造,鞏固完善農村地區居民清潔取暖用戶改造成效。強化清潔取暖運行保障,加強清潔取暖設備運行、維護等工作,保障氣源和電力供應,確保采暖季期間清潔取暖設施正常使用。
工業排放深度治理行動。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積極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健全完善定期調度推進機制,完成5家火電、2家垃圾發電、1家火電企業環保績效創A任務。建立質量審查和復核機制,嚴格實行環保績效創A動態調整,對已經創A的企業,復核不達標的予以降級。
加強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建設。堅持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污染物排放控制,降低污染物產生強度,緩解末端控制壓力。加快治理技術升級,加強在線監控能力建設,堅決打擊企業違法排污、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嚴禁不正常使用或未經批準擅自拆除、閑置、關閉污染治理設施。
重污染天氣精準應對行動。精準預報預警,加強生態環境和氣象等部門聯合會商,不斷提高未來7—10天區域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提前72小時發布污染天氣預警,精準識別污染來源,研判污染成因,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精準管控提供決策依據。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優化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標準,綜合考慮空氣質量狀況、污染特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調整啟動門檻。
強化24小時值班值守調度,強化重污染應急預警響應和不利氣象條件應對,第一時間傳達到相關區縣、部門和企業。實行快速削高值工作機制,加強區域污染熱點高值實時推送,形成快速指令發布和工作責任落實機制,嚴格高值推送辦理結果考核,著力提升高值推送機制實效。依托智慧環保大數據平臺,對污染應對情況實行分區域、分時段、分因子實時調度,實現精細管控、精準應對。(河山新聞記者 鄭媛媛 郭靜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