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是重要的生態和經濟樹種。我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染色體的融合斷裂使得桑樹擁有兩套染色體基數。這項研究打破了以往“一種生物只有一套染色體基數”的認知,為準確繪制桑樹親緣關系“家譜”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學術期刊《園藝研究》在線發表。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承載體,染色體的研究可以為物種的起源、進化和親緣關系的解析等提供重要借鑒。”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寧佳教授介紹,川桑和白桑是桑樹的常見品種,此前已有研究發現二者的染色體基數分別為7條和14條。但這兩套染色體基數是否同時存在,以及二者之間的進化關系尚不明確。
西南大學課題組通過基因組測序和熒光原位雜交實驗發現,川桑的6條染色體與白桑的14條染色體具有很高的染色體共線性,其中川桑最長的1號染色體對應白桑的四條染色體。同時,川桑和白桑的有絲分裂中期到減數分裂終變期過程中均存在染色體融合現象。大量研究表明,染色體的融合斷裂是造成兩套染色體基數分化的原因,課題組據此提出了“桑樹染色體斷裂-融合循環”理論。
“這就好比有兩支人數相同的隊伍,一支分為了14個小組,另一支則分為了7個小組。”何寧佳解釋,這兩套染色體基數之間不是簡單的倍數關系,不能相互取代,二者可以通過自身一部分染色體融合或者斷裂的方式,變異成對方的一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認為,這項研究填補了桑樹遺傳基因組領域的空白,為桑樹種質資源研究和桑屬植物的進化機制解析提供了新的思維路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