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張家口新聞網訊 高考志愿填報正在進行當中。近日,教育部發布預警,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開展的志愿填報服務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范甚至詐騙等問題。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合理填報, 切勿輕信所謂“高價”服務、“內部信息”。
志愿填報關乎考生的未來規劃和職業方向,必須慎之又慎。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長無不費盡心力收集信息,多方請教,以期讓每一分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機構和個人也看中了志愿填報服務的市場需求,一到志愿填報時間,各路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各種“專業人士”層出不窮,在成功焦慮和包裝手段的助推下,即便咨詢服務價格不菲,一些考生和家長仍然甘愿買單。
倘若志愿填報服務能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幫助考生實現分數利用的“最大化”,家長花錢買服務無可厚非。但從近年來媒體的調查情況來看,一些志愿填報服務實非“質價相符”,要么敷衍應對,簡單羅列一些保底院校,要么利用所謂“大數據技術”,將相關數據進行簡單篩選,沒有針對考生個人需求的深入判斷和推薦。還有一些人拿著所謂“志愿填報規劃師”的證書樹立“權威”,實際上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類似職業資格證書。家長購買來的咨詢服務與廣告宣傳相差甚遠,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案例不在少數,而一旦盲目聽從那些缺乏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機構人員“瞎指揮”,無異于在拿考生的前途開玩笑。
需要強調的是,高考志愿填報本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考生和家長首先應有理性分析和冷靜思考,切勿在某些機構的大肆宣傳下過度焦慮,病急亂投醫。而從問題根源來說,保障考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做好志愿填報市場的規范管理至關重要。其實,近年來,各地關于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的預警接連不斷,打擊虛假宣傳和詐騙犯罪的行動也一直在路上,但是,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面前,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也正因此,監管部門有必要繼續保持應有的高壓態勢, 拿出過硬舉措整頓教育咨詢市場,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執行相關行業管理辦法等手段,及時清除那些違規亂象和不法之徒。 另外, 如何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供專業輔導和個性化咨詢、優化完善志愿填報和錄取流程等方式,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更多可信賴、有價值、易操作的志愿填報服務,仍然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考試招生機構、相關院校的通力協作,用權威途徑和科學方式,幫助每一位考生“報償所愿”。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