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5日,挖掘機在清水河一期綜合治理工程現場作業。
2007年4月14,清水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施工現場。
2007年4月20日,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蓄水后的清水河冰雪消融。
2008年10月18日,建設中的清水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的通泰橋。
2008年10月20日,橫跨清水河的商務橋通車。
2009年4月15日,清水河綜合治理四期工程第一標段子槽澆筑。
2009年9月29日,張家口“三年大變樣國慶獻禮”工程竣工儀式在新建成的新垣橋邊舉行。
2010年10月9日,明湖公園暨濱河路互通竣工儀式在清水河與洋河交匯片舉行。
2011年9月5日拍攝的由各縣區分別承建,北起緯三橋、南至明湖,全長11.5公里的清水河地域文化長廊。
2012年8月12日,清水河畔建設中的國際會展中心。
2014年7月3日,晚霞映襯下的明湖宛如圖畫。
2015年7月24日,夜色中的橫跨清水河的清河橋。
2016年11月4日,橫跨清水河的建設橋璀璨多姿。
2017年3月19日,市民在美麗的清水河畔跳舞健身。
2018年4月17日,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入場,進行緯二橋開工建設。
2019年6月10日,橫跨清水河的緯二橋施工現場。
2020年8月5日拍攝的亮化中的緯二橋。
2021年5月31日,明湖公園洋河新區一景。
2022年8月19日,橫穿張家口市區的清水河一景。
穿城而過的清水河,是張家口人世世代代的母親河。
清水河發源于崇禮區西溝河、正溝河和東溝河,自大境門東側進入張家口主城區,由北向南縱貫整個市區,在經開區境內匯入洋河,一路東去,注入官廳水庫,成為北京市重要的用水來源。清水河全長109公里,流域總面積2380平方公里。
過去的清水河,本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平時無水,河床裸露,洪水來時鋪天蓋地,無法控制,夾帶著大量泥沙的洪水,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河床,甚至涌出河床,撲向市區。
2000年以來,張家口市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二十一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項目。2005年開始,清水河全線展開河道治理、橋梁建設、兩岸綠化等綜合治理工程。
如今的清水河,河面開闊、水光瀲滟;姿態各異的橋梁橫跨河面,靚麗如虹;兩岸一步一景、游園遍布;一幢幢高樓沿河而建,鱗次櫛比……這座志在深耕生態休閑旅游的城市因河而靚麗多姿,因河而宜居宜業。 (記者 武殿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