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京張高鐵即將迎來5歲生日。從4G到5G,設備設施迭代升級;從北斗導航到“智慧大腦”,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檢修實訓到旅客服務,一眾高科技貫穿始終……開通近5年,“智能”已成為京張高鐵運營最亮眼的標簽,惠及千萬旅客。
預計明年一季度,京張高鐵將再擴容,新增山西、四川、陜西、甘肅等方向始發終到列車。
服務——失物招領用上智能管理系統
昨天,記者來到京張高鐵的重要車站清河站。截至目前,清河站5年共計發送旅客2253萬余人次,高鐵動車組開行數量從開通初的52對逐步增加至現在的105.5對。
清河站智能服務無處不在。候車室內,旅客在電子屏上點擊想找的地方,與其連接的自動指路牌像長了“手”,直接旋轉擺動指出方向;站臺上,防侵線報警系統像一名忠誠的“智能安全衛士”,當有人員進入雷達掃描區或出了白色安全線,系統就會啟動聲光報警提醒,這讓站臺管理更高效智能。
在“遺失物品庫”,記者看到20多個藍架子上擺放著旅客遺失的物品。目見所及,衣物、箱包、水杯丟的多,它們分門別類被放置到不同架層,上面貼著標簽,標注著撿拾的具體日期和位置。
一旁的遺失物品智能管理系統,近期入庫遺失物品滾動播放。每當工作人員撿到旅客遺失物品,就會將信息錄入到客管系統。智能管理系統與鐵路12306連接,旅客在12306上登記之后即可查詢遺失物品信息。
通過大數據,工作人員也可對遺失品狀態、類別進行分析,方便工作人員后續完善服務管理辦法。截至2024年10月底,清河站遺失品庫入庫總量達到3225件,交付失主量1387件,交付率達43%。
檢修—— “人主機輔”變“機主人輔”
昨天下午,一列高鐵列車緩緩駛入北京動車段北京北所檢車所。長達500米的檢修庫內,幾列高鐵列車正等待全身“體檢”。
車軌上,黃色涂裝的智能檢車機器人緩慢滑行,機械臂前后左右不停舞動。“它的屈臂連接攝像頭,接收指令后,會對動車組底部關鍵部件進行掃描、拍照采集、3D處理,檢測出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服務器進行分析、診斷。”北京北所精準組工長王鵬告訴記者。
智能化檢修設備極大節省人力,動車組智能檢修已從初期的“人主機輔”轉變為“機主人輔”。王鵬介紹,人工作業量每日每組減少人工12人次,檢修時間也由原來的人工240分鐘大幅壓縮至現在的125分鐘,效率提升47.9%。
鐵路工人外出檢修時,人身安全也有“千里眼”守護。北京通信段作業安全系統,可以實時監測作業人員作業位置。安全盯控屏幕上,一個個“綠點”慢慢移動,這是線路上作業人員的定位。監控車站調度室也可以隨時觀測作業人員動態。如果他們不小心侵入鐵路線,佩戴的終端設備會振動及語音提示警告,調度人員也會收到警告,及時處理危急情況。
培訓——司機通過VR練習開高鐵
高鐵司機遇到車輛故障、非正常行車、不良天氣等特殊場景怎么辦?在懷柔北機務段清河車間“智能模駕”區,3位高鐵司機正在進行模擬訓練。
今年1月,駕駛實訓室3臺“智能模駕”機器上新,其中包括兩臺VR操作系統。控制室下達練習計劃后,高鐵司機戴上VR眼鏡,眼前會1∶1還原出高鐵動車組駕駛室內的場景。司機手持VR手柄,即可操作駕駛室中的各項開關,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操作完成后,系統會根據司機的實際操作情況打分,模擬考試90分以上才算操作合格。
據了解,京張高鐵實訓基地按照5大場景8個區域進行布局,可同時對客運員、售票員、客運綜控員、安檢員、車務應急值守、消防綜控員等6個工種學員進行集中理論培訓和實操演練。(北京日報記者 胡子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