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到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
關鍵子落,滿盤皆活。
十年間,京張兩地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定位,互通有無、轉移承接、錯位發展,“一盤棋”推動產業創新、“一張網”打通交通發展、“一體化”服務民生保障,共同奏響了攜手向前、共同邁進的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那么,十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包含了哪些交通元素?張家口交通網絡構建的如何?未來我們的交通出行什么樣?
元素一:“軌道上的京津冀”
這個暑假,一批批市民搭乘京張高鐵,頻繁來往于兩地間。“每個周末我都帶著孩子去北京,坐高鐵最快只需47分鐘,很方便。”市民梁龍感慨著高鐵出行帶來的便捷。
借京津冀協同發展東風,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張呼高鐵、大張高鐵、崇禮鐵路四條高鐵開通,高鐵通車里程達到248公里,極大地縮短了我市與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初步形成。
不僅高鐵,2015年張唐鐵路建成通車、2022年太錫鐵路太子城至崇禮段通車運營……目前,全市鐵路營運里程達1067公里。其中,與北京銜接鐵路線路共4條,1條高速鐵路為京張高鐵,3條普速鐵路為京包線、豐沙線、大秦線,京張兩地鐵路網越織越密集。
隨著鐵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京張兩地老百姓的出行方式發生了改變,他們出行的“幸福指數”也正在不斷攀升。如今,鐵路已成為兩地老百姓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元素二:“兩縱五橫一線”高速路網
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346公里,居全省首位,初步形成了“兩縱五橫一線”的高速公路網布局;
普通干線公路通車里程2955公里,居全省首位,連接了重要鄉鎮和重要產業基地,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普通干線公路網絡;
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9433公里,居全省第二,補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
一組組數據,折射出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公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市公路總里程達23734公里,居全省第二。
持續織密的公路網更拉近了京張兩地的距離。目前,銜接京張兩地公路接口共8個,其中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延崇高速與北京市延慶區相銜接;國道G109、國道G234(2個接口)、國道G110、省道S310與北京市延慶區和門頭溝區相銜接。
十年間,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發展成效顯著,“斷頭路”的打通、高速公路的互聯、首都地區環線高速正式成“環”……“京津冀1小時生活圈”漸漸成型。
元素三:“一支多點”機場布局
9月的張北,天高云淡,秋高氣爽。張北中都機場紅白相間的風筒在風向標上隨風飄擺,機場工作人員在不遠處的場道維護著。
張北中都機場于5月13日投入運營,屬于A1類通用機場,可滿足運-12以下小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使用。目前,已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三院及天津航天神舟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駐場進行科研試飛。
它的投運,為我市構建“一支多點”機場布局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區域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發展動力。
機場是一座城市的空中交通門戶和對外開放窗口。2013年6月16日張家口機場正式通航,補齊了我市現代立體交通網的“短板”。為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2018年10月張家口機場實施改擴建,2020年8月3日正式啟用并順利轉場。
如今,張家口機場共運營航線達6條、通航城市5個,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5000噸。先后建成張北中都、赤城后城、赤城鎮寧堡3個通用機場。
回望我市航空網絡建設發展的十年,不難看出,他們本身即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直接產物,這里的一樓一路、一草一木,都是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注腳。
元素四:“一主三副多點”綜合客運樞紐
9月2日,位于懷安縣高鐵站西側的懷安綜合客運樞紐工程施工現場忙碌而有序。該客運樞紐工程于2023年3月開工,預計2025年完工。建成后將滿足全縣長途客運、城市公交、城鄉公交、出租車、社會車輛等多種形式換乘需求,有效緩解縣城交通擁堵現象,方便群眾出行。
“懷安綜合客運樞紐工程正是我市打造“一主、三副、多點”綜合客運樞紐布局中的一個縣級節點。”市交通運輸局綜規科三級主任科員武永光說。
近年來,我市依托高鐵建設,高質量推進綜合客運樞紐發展。2019年底,張家口南綜合客運樞紐北廣場與京張高鐵張家口站同步投入使用;2021年,崇禮區綜合客運樞紐、太子城高鐵站客運樞紐相繼投入運營;2022年,下花園區綜合客運樞紐投入運營。一個“一主、三副、多點”的綜合客運樞紐網正逐步完善。
站在新起點上,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張多順說:“到2035年,我市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打造“一軸兩廊三通道”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織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美好畫卷’。”(記者 馬明明 通訊員 田宇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