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居民小區是城市的細胞和單元,小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小區治理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不可否認還存在諸多問題,治理效果與群眾期盼還有一定距離。今日起,張家口日報推出“小區治理觀察”系列報道,開篇將從物業管理入手,探討小區規范管理之道,共同打造和諧美麗家園。敬請關注。
記者 臧波 王曉娜
近年來,張家口市通過實施《張家口市物業管理條例》,物業服務進一步規范,業主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然而,一些物業公司管理服務工作依然存在問題,致使部分小區居民滿意度不高。連日來,記者就物業管理問題進行了調查。
消防通道被占用
“有人把車放在消防通道里,要是發生火災,消防車進不來,耽誤救援?!?0月21日下午,記者走訪張垣新城小區時,居民對小區停車位得不到物業合理規劃頗有怨言,對小區存在的安全隱患感到擔憂。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屬高層住宅區,小區內私家車隨處停放,有的停放在消防通道上,有的停在車庫出入口附近,盡管這些位置都標注“禁止停車”“禁止占用”標識牌,但依舊被無視。
“小區有地下車庫,為什么要在消防通道停車?”面對記者的疑問,一位居民表示,大家認為地庫設計不合理,地庫和住宅樓不相通,停好車后還得走步梯至院內,再去往各單元樓。居民黃女士說:“推著輪椅、嬰兒車的住戶,下地庫不方便。小區樓層多,人口密度大,家家戶戶都有車,基本是哪有地方就停哪里。”
“不止一次和物業溝通過,希望合理規劃一下,解決車輛亂停放問題,但一直未果?!本用駝⑾壬J為,居民的不自覺和物業管理的缺失,導致小區居民和物業關系惡性循環。
不僅是小區的消防通道被占用,樓道內的消防通道也被電動自行車、雜物占用。
在龍山水郡小區、華新園小區三期,記者隨機走進幾個單元發現,樓道內放著廢棄的柜子、腌菜缸、紙箱子等雜物。談及物業服務,這兩個小區居民表示不滿。有人稱,找物業反映問題,工作人員總以管不了或有人不交物業費為由推脫。住在華新園小區三期的陳先生向記者坦言,入駐4年多,每年按時支付費用,但目睹物業管理變差,今年他也有了不交錢的想法。
環境衛生成頑疾
橋東區惠安苑小區是一個頗有規模的老舊小區。近日,有市民向“新聞110”民生熱線反映小區環境差,管理不到位。
10月22日,記者來到小區,一位居民為記者指出小區不足:健身廣場上的多套石桌石凳只剩下一套能使用;行道樹長久不修剪,樹枝垂到地面,影響出行;涼亭已被雜亂生長的灌木“圍困”,座椅也修修補補,原來平整的凳面變成布滿毛刺的木板;便道磚多有破損、缺失,露出了沙石地面;圈占“小菜園”的情況屢見不鮮;樓宇角落里、灌木上、道路兩旁,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成了衛生死角;個別區域,還看到狗糞、外墻皮脫落、傾倒的線桿,飛線充電更是常見……
另一位經營店鋪的業主告訴記者,最開始物業很是不錯,主動作為,將小區打理得很宜居,后來的物業公司一任不如一任。
垃圾隨意丟棄、車輛亂停亂放、流動商販隨意出入……普遍存在以上問題的還有橋西區金鼎小區、橋東區南小區、佳境天城小區等,居民因物業“服務差”不交費,而物業也往往以“入不敷出”為由服務不到位,在小區居民中,補齊物業管理服務短板、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呼聲甚高。
繳物業費遭捆綁
10月20日,家住橋西區天河駿層小區的陳先生,向記者展示了兩份物業公司為其開具的物業費和電梯費的手寫票據,均只寫了總價,物業費580多元,電梯費是462元。電梯費看似和物業費不掛鉤,實則只有交了物業費,才能為電梯卡充值使用。
記者走訪該小區看到,小區有6層多層住宅,也有12層小高層住宅,其中小高層住宅為五棟。小區地面上生活垃圾、紙屑隨處可見,便道磚也多有破損,圍墻瓷磚缺失,有些用水泥進行了填補,有些裸露出磚墻,衛生環境不如人意……“物業服務不到位,居民對物業不滿意,導致物業費繳納比例不高,物業就通過限制高層住戶電梯卡來強制收取物業費?!币晃徊辉竿嘎缎彰闹槿耸拷榻B,2010年起該小區陸續交房,當時由開發商下屬物業公司管理小區,服務盡責,居民也滿意。后開發商撤出,由原物業公司原班人馬組建成新的物業公司管理小區,服務水平逐年下降,居民抱怨連連,直至連物業費都不愿交納。
同樣存在電梯卡捆綁物業卡的還有西澤園小區。
“不交物業費,電梯卡用不了。”10月21日,記者走訪時,居民普遍表示,電梯屬于公共配套設施,業主有權正常使用。這樣的催繳物業費方式不可取。物業公司和業主間是服務關系,如果業主不能按時按約交物業費,物業公司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其無權利用門禁、梯控等措施讓業主交費。
“我們單元的樓宇門壞了,和物業反映多次都沒更換,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所以大家才不交物業費?!眲⑴恳驳莱隽肃従觽儾慌浜辖晃飿I費的原因,低層住戶不涉及乘坐電梯問題,一些居民便以不交物業費來督促物業完善管理。住在高層的人則受制于電梯卡的捆綁,幾乎沒有拖欠物業費的行為。
多位受訪的居民代表及部分社區負責人都認為,物業管理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但收費的前提是做好服務、當好管家,希望通過依法、公開、居民協商的方式,增加居民的主人翁感受,督促物業公司提升服務水平,讓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適,與物業達到雙贏的目的。
攝影 藏波 王曉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