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在很多人眼里,核酸檢測在采集樣本的“捅嗓子”之后,無非就是“把樣本運回實驗室、把樣本放在儀器上、儀器檢測出結果、把結果上傳到網絡”這么四個步驟,所以對于檢測結果不能“立等可取”往往牢騷不斷。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以我們日常檢測工作為例,采樣完成后至少還有七個步驟,期間任何一環都必須嚴格遵守防疫操作要求,而且絕對不能夠出一絲差錯。”宣化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劉吉姝介紹,每一份核酸結果產生的背后,都是“大白”們巨大的工作量和艱辛的付出。
第一步,收集樣本電子信息。采樣人員采樣完成后,首先將樣本信息發電子郵件到疾控中心信息組,疾控中心信息組人員收到電子郵件,第一時間對各隔離點送樣信息及時匯總、編輯,然后發送給收樣室人員。
第二步,樣本轉運。 核酸檢測不是隨便開辟個地方就能做檢測的,需要在相應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中進行,以防實驗過程中發生病原感染和泄漏等事故。因此核酸采樣點和檢測點不會在同一處,無法“采一個送一個”,而是將樣本積攢到一定數量,經過嚴格標準的包裝后,再用生物安全運輸箱盡快送至疾控中心實驗室。
第三步,收樣交接與樣本整理。收樣室人員在收樣室與送樣人員進行樣本交接,核對樣本數量及信息,同時檢查樣本的密閉性,確認樣本完好無異常后,填寫交接記錄。期間還需進行嚴格的消毒流程以及信息的再次整理和錄入,每一步都需“零失誤”。
第四步,試劑配制。核酸檢測可不是簡單地把樣本“放進儀器里”,而是需要進行核酸“擴增”,相應的擴增試劑則需要樣本送達后現場配制,多少份標本就需要配置多少份擴增試劑,需要多少份EP試管,整個過程中,檢驗人員全手工分裝,且必須保證零污染,精確操作,因為一旦污染就前功盡棄,必須從頭再來。
第五步,提取核酸。樣本制備室人員逐一打開樣本管、加入適量樣本至提取板中,再放入核酸提取儀進行核酸提取,該過程每輪需 13分鐘。隨后,檢測人員再吸取一定量核酸提取液加入配制好的擴增試劑中,然后通過傳遞窗傳入擴增分析室。從手工加樣到提取,用時不少于半小時。
第六步,上機擴增。檢測人員來到單獨設立的擴增分析室,將所有加入擴增反應液的核酸提取液放入擴增儀中,選好相應程序就可以開始擴增程序了。這個過程需要1.5小時—2小時,而且儀器一旦啟動擴增程序,不能停下來中途添加新標本。因此,這也是核酸檢測不能隨到隨測的原因之一。
第七步,信息傳輸。檢測結果得出后,檢測人員還要對結果進行逐一審核并與標本信息進行匹配,然后進行結果發放、數據傳輸等最終步驟。在此之后,受檢者才能在相關途徑接收到自己的檢測結果。
“一輪樣本的檢測,從接樣到出具結果,即使是加急辦理,也需要至少兩個半小時。”劉吉姝說,為確保檢測工作及時有效,檢測人員在實驗室里面一直工作六七個小時都是常事。因為長時間在實驗室的負壓環境里穿著密封的防護服工作,經常會出現心悸、頭暈、惡心。即使有空調,但是在炎熱的天氣里,實驗室內部溫度也達到了30度,對工作人員身心都是不小的“烤驗”。(記者 劉柱 通訊員 張靜 閆宗春)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