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民檢察院發布5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我市陽原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聚焦未成年人涉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高發開展預防案”入選。該案中,陽原縣檢察院深入分析轄區同類犯罪案件背后隱藏的根源性問題,聚焦問題成因制發檢察建議,聯合職能部門協力推進源頭治理,壓縮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滋生空間,取得了良好預防效果。
近年來,未成年人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問題頻發高發,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加之對法律缺少了解等因素,往往容易受他人蠱惑,進而身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泥潭。該縣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有多名未成年人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70.4%,且該類犯罪在校學生為涉罪主要人群、作案手段單一,犯罪的主要方式為非法出租本人銀行卡。歸結其犯罪原因往往是法律意識淡薄,涉案未成年人中有35%認為出租銀行卡不構成違法犯罪,有 65%雖然知道出租銀行卡違法,但或存在僥幸心理,或認為處罰不重,受金錢誘惑最終鋌而走險。
辦案檢察官認為除了未成年人自身原因,金融監管部門對未成年人銀行卡賬戶存在監管漏洞,如部分銀行網點審查未成年人獨立開戶資格不嚴格,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直接開立銀行賬戶,非柜面交易限額設置不合理,授權單日轉賬限額過高,對未成年人銀行卡在短時間內多次交易或者交易金額過大等異常交易風險提示不到位。
為此,陽原縣檢察院針對查明的問題,聚焦銀行網點未成年人賬戶管理和涉案學生教育管理向有關單位提出檢察建議。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首先建議銀行統一未成年人開戶及賬戶管理標準,合理設置賬戶功能,加強對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的檢測等,并加強對縣域內銀行網點的監管。同時建議學校加強涉電信網絡詐騙法治宣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知法守法意識,深入開展校園內非法出租、出售、出借銀行卡行為綜合治理,并加強家校合作,指導監護人重點對未成年人假期的異常活動及時予以關注。從開展治理工作至今,陽原縣尚無新增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案件。(李穎 李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