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度有溫度的法治能力,是設身處地為群眾和企業維護好合法權益,服務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直以來,作為司法機關,法院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司法保障,近年來,我市兩級法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堅持能動履職,因案施策,特別是在涉企執行工作中,依法準確審慎適用強制措施,不“竭澤而漁”,講求“情理法”,在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涉執企業影響,實現“最優解”。
ifc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給了我們緩沖時間,企業就難以運轉下去……”6月20日一大早,河北某房開公司負責人帶著兩面鮮紅的錦旗來到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將錦旗送給法官劉玉博,并對他在股權轉讓糾紛案中盡心調解、善意執行表示了感謝。
這起糾紛案涉江西某農業公司與河北某房開公司、江西某投資公司股權三家企業,原本順暢的股權轉讓因疫情突襲與房地產市場的寒潮而陷入僵局,被執行人河北某房開公司未能如約支付尾款,馬上面臨失信懲戒。了解到被執行人公司基本情況后,劉玉博第一時間奔赴其房產項目現場,當看到售樓處不斷前來咨詢的購房者,工地上忙著施工的建筑工人,他深知一旦凍結強執,將會給企業造成致命一擊,考慮到企業履行意愿強烈,他認為不能因為強制執行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秉持這一理念,劉玉博多次線上線下為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提出一系列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執行解決方案,最終促成和解協議的簽署,既保證了司法公正又讓涉執企業得到喘息,能夠繼續經營。
“在法院執行時,經常會遇到企業因市場判斷失誤、經營策略跟不上需求等因素一時陷入生存發展困局,面對此種情形,我們對于有履行能力而逃避執行的當事人,重拳治賴,對于通過緩期、分期兌付或以物抵債能夠使企業重現活力的,落實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給企業發展爭取時間和空間,間接也推動市場良性持久發展。”市中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辦理涉企業執行案件過程中,全市兩級法院堅持和解優先,給企業創造“緩沖帶”,為企業注入“強心劑”,堅決避免“執行一個案件,垮掉一個企業”的情況發生。在今年5月執行攻堅行動中,全市法院執結涉企業案件93件,到位標的1647萬元;達成和解協議41件,和解協議涉及金額3953萬元。涉企案件的順利執結不僅緩解了企業資金鏈緊張的局面,更展現了法院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某飼料公司曾是并肩作戰的伙伴,年初,農業公司因市場原因導致資金鏈條斷裂,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強制執行,農業公司財產難以變現,融資之路也因法院的強制措施而變得崎嶇。面對這樣的局面,懷安縣法院耐心傾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困境,鼓勵企業加快融資步伐,同時審慎解除了對其賬戶的凍結,為企業自救創造空間。融資款到位后該企業也第一時間履行了部分執行款,申請人通過此事感受到對方的真誠,同意剩余款項分期給付,兩家企業的合作之路重新開啟。
市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執行過程中,這樣的善意執行案例還有很多,全市法院將始終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勇擔企業健康發展的護航者,在涉企執行案件中,不斷拓寬執行思路,將和解工作貫穿于強制執行全過程,盡量采取“活封”“替代性查封”等靈活財產控制方式,放水養魚為涉執企業脫困“施援”,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李穎 通訊員 李文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