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近日,家住內蒙古包頭的張某在回家的火車上接到康保法院法官的電話,通知其盡快到庭參與調解和開庭事宜。張某對康保法院的高效率運作感到贊嘆的同時,立即再次返回康保法院處理事務。
原來,重貨司機張某與家住康保的于某簽訂貨運合同,負責運輸于某出售給包頭某榨油廠的菜籽。在裝車完畢張某發車后,于某便偷偷跟車發現張某多次給重貨水箱放水,便懷疑張某“偷”菜籽,于是叫停了該重貨,另雇傭車輛運輸菜籽并要求張某支付裝卸費用,在得到張某的拒絕后便扣留了該重貨,身處異鄉的張某只得在法院起訴后到市區乘火車回家。法院受理該案后主辦法官從維護雙方當事人權益角度出發,在第一時間送達被告于某后,便迅速通知了還在返鄉火車上的張某,于是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此案在調解中,主審法官明確指出了貨運合同中的“潛規則”,同時嚴肅批評了張某的“放水”行為和于某的暫扣車輛行為。法官指出在貨運合同簽訂后,于某明知貨運合同上載有張某的個人信息足以尋求司法救濟,而其違法暫扣運輸車輛由此產生的停運損失應由于某承擔。從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權益出發,此案經法官多次調解后以張某主動賠償于某1200元結案。法官介紹,受案法院從維護雙方實體權益角度出發,經雙方同意調解結案是降低額外損失、減少當事人訴累的最佳方案。(記者 王浩 實習生 張微 通訊員 郝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