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石口,除了美景之外,被當地人稱為中果的糕點——糖棗也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說千年古鎮和長城代表了獨石口的形與聲,那么獨石口的中果便是鼻尖與唇齒依戀的那一味。層林盡染細膩涼爽的深秋,泡一杯溫熱適宜的茶,配上幾個軟糯可口的中果,看著遠方壯觀而滄桑的長城,能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一方山水,一番風味。在獨石口,不同的自然稟賦與物產條件孕育了不一樣的糕點、不一樣的味蕾體驗。獨石口中果,表皮褐紅,內芯綿軟,表面裹一層白綿糖糊,吃起來甜而不膩、松軟可口,受到食客們的喜愛。據了解,獨石口中果作坊源于明朝隆慶年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作坊里,仍然可以看到師傅們沿用著祖傳的制作技藝,不斷地忙碌著。中果的制作過程很有講究,作為獨石口中果技藝的傳承人陳鋼介紹,中果的甜脆,源自純天然的食材。將面粉發酵以備隔天使用,當地人習慣稱為醒面。發酵的面與新的面結合,在精巧的手工與延續百年的工具配合下,中果成型。陳鋼說,把糖水油面和在里面,和著之前的“老肥”,軟硬適當全憑經驗掌握。經過胡麻油的過濾,色澤光鮮,皮脆肉筋。這不僅可以提色提味,更能長久保鮮,便于儲存。成型的中果再經過油炸,熬糖裹糖一系列步驟,便可制成。歷經數代傳承,制作中果的每一步都決定了其品質的優劣,絲毫馬虎不得。
中果不僅是獨石口的特色糕點,也是赤城縣的特色糕點,在周邊很有名氣,是周邊地區走親訪友,春節時候必備的特色點心。每年臘月是糕點銷售旺季,店鋪一般一天可生產八九百斤中果。2021年,獨石口中果制作技藝還入選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幾天,正是獨石口長城登高賞紅的好時節。不妨來獨石口,看漫山紅葉,品甜蜜中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