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縣,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歷盡滄桑的歷史,都有講不完的故事。蔚縣涌泉莊鄉的“卜北堡”,就有皇家規格的建筑坐落其中。為何如此高規格的建筑,會建在一個小小的古堡之中呢?原來,這還與明英宗年間司禮監掌印太監、蔚州人王振有關。
歷史上,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戰敗撤退導致“土木之變”,致使明英宗被俘,讓明朝從此開始走上了衰敗之路。
因王振的原因,在蔚州古城留下了堪比紫禁城、采用建筑屋頂最高形式——廡殿頂建造的靈巖寺,以及在王振老家卜北堡留下了同樣采用廡殿頂建造的家廟——玉泉寺。
卜北堡原名薄家村,漢初已成村莊,后分南北堡,簡稱為卜北堡。它建于高地之上,堡墻由黃土夯制而成,遠遠望去就能看到殘破而古老的堡城墻,歷經滄桑還屹立不倒。
卜北堡東西兩個堡門,東堡門是經過修繕后的老堡門,由磚石相砌而成,高大而堅固,堡門的石匾雕刻著“卜莊北堡”四個大字,堡門有精美的磚雕和石雕,堡門樓上建有閣樓,西側為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東側為梓潼樓,供奉梓潼帝君。
東堡門正對古戲樓,戲樓古色古香,布滿精美的雕刻,戲臺三面滿繪清代風格《封神榜》題材壁畫,顏色鮮艷,人物栩栩如生。
在東堡門南側是高規格的玉泉寺建筑群,整個寺廟進行了重修,這也曾是王振的家廟。玉泉寺坐北朝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后的大雄寶殿為前出抱廈的廡殿頂建筑,等級超越民間小廟,彰顯了玉泉寺非同尋常的地位。大氣舒朗的廡殿頂大殿在古堡中鶴立雞群,充滿皇家氣派。
在古代,廡殿頂是建筑屋頂的最高形式,多用于皇宮的重要建筑,如果地方上使用廡殿頂形式,需要經皇帝批準才能修建。王振之所以敢建這樣的廟宇,是得到了明英宗的敕賜。他采用這種方式凸顯身份,與其在北京修建的智化寺屋頂使用黑瓦有異曲同工之處。
玉泉寺的東跨院是龍王廟,龍王廟內東西兩面墻壁上,分別繪有《龍王行雨圖》和《雨畢回宮圖》?!洱埻跣杏陥D》中,龍王騎著龍,與雷公電母手持法器,行雨布雨;四目神拿尺子測量降雨量,各路小鬼神將,紛紛配合降雨。整個降雨過程組織嚴謹,各司其職。在《雨畢回宮圖》中,表現的是降雨任務結束,各位天神雨畢回宮的場面。此時,天空不再是烏云翻滾,而是五彩祥云,各路天神在云中若隱若現。兩組壁畫布局合理,人物形象生動,是壁畫中的佳作,現保存完整,十分難得。
無論是采用廡殿頂建造的玉泉寺大雄寶殿,還是古戲樓、龍王廟中的古代壁畫,都讓卜莊北堡成為蔚縣“八百古堡”中獨特的存在。每一座古堡,都沉淀著一段歷史,有掘之不盡的寶藏,待后人去探究和挖掘。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