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原種蘊藏著怎樣的生命力?一顆馬鈴薯又擁有怎樣的大能量?一個傳統產業是如何持續迸發活力,闖出新賽道?
馬鈴薯原原種
深耕馬鈴薯產業十多年的張家口弘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弘基農業)給出了答案。
在這里,從育種到種植,從智能化存儲到全粉加工,從馬鈴薯到薯類產品……這顆本地“小土豆”在成長壯大過程中屢刷新高。一粒變一片、一片成一鏈的故事在企業守正創新的加持下持續更新……
一個企業一條產業鏈
豐收的馬鈴薯入庫
隆冬的塞北管理區寒風凜冽,弘基農業自有的3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已進入“冬眠”期,但南廠區3800平方米的馬鈴薯組培中心內卻是一片綠意盎然。一排排培養架上,放置著一個個透明試劑瓶,里面一簇簇嫩綠的薯苗正吮吸著養分向上生長。生命的勃發在這里具象化起來。工作人員“全副武裝”仔細查看幼苗的生長情況,并認真做著記錄。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馬鈴薯組培苗生長情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從源頭抓好種子是弘基農業的初心和底氣。“我們擁有全國領先的馬鈴薯種薯繁育技術,具備3000萬株脫毒苗、2000萬粒脫毒原原種的生產能力。”該公司執行董事任叢濤介紹,目前,弘基農業已形成莖尖剝離、脫毒組培、基質栽培、溫室霧培、種薯倉儲等整套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為馬鈴薯加工薯的種植提供了優良種子資源。
忙碌的馬鈴薯全粉加工生產線
不遠處,馬鈴薯加工車間干凈整潔,全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清洗、去皮、破碎……一道道工序銜接緊密,有條不紊。這是一套馬鈴薯全粉生產設備,采用的是國際最先進的馬鈴薯全粉加工智能化、精準化控制工藝和技術,年產全粉可達2萬噸。在科技賦能下,不僅確保了全粉產品的品質,還有效助力傳統加工產業煥發出新活力。如今,經過弘基農業的快速發展,馬鈴薯全粉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位居全國前列,馬鈴薯全粉產品也已由過去的單一加工工藝,發展到對標國際標準實施高端客戶定制,開發了符合“百事”“好麗友”等高端客戶要求的不同工藝,合作朋友圈從國內延伸至海外,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穩定的合作、大量的訂單,催生了弘基農業強大的倉儲能力。日前,4座智能高效的馬鈴薯恒溫恒濕保鮮庫倉儲能力達12萬噸,成為美國“百事”“辛普勞”“藍威斯頓”公司長期的倉儲服務合作伙伴。
向上追溯到源頭,向下拓展多業態,弘基農業圍繞馬鈴薯產業上下游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馬鈴薯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智能化儲存、全粉加工為一體的馬鈴薯全產業鏈企業。實現了一個企業就是一條產業鏈的質的飛躍。
從“行業標桿”到“行業標準”
弘基農業生產的馬鈴薯全粉
全產業鏈企業意味著什么?不單是體量上的實力派,還需要創新實施與之匹配的全產業鏈經營管理模式。
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在產業鏈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弘基農業搭建了“金字塔型”質量管理模型,創建了以全產業鏈閉環管控、對標國際標準高端定制、26道工序2個關鍵控制點調節為核心的馬鈴薯全粉質量控制“三步法”,保證了全粉粘度、游離淀粉兩項關鍵指標的穩定,贏得了強有力的競爭力。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溯源體系,確保了從種子到種植到產品最后到消費者端的全過程安全把控和品質保障。
正是憑借企業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向前的發展,弘基農業走到了行業前列,2024年,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這是一份殊榮,也是再啟航的動力。
“既然是標桿就要在引領行業發展中帶好頭、領好路。”任叢濤心中始終堅守著一份責任,不僅要做強做優企業,同時肩上又多了一份行業擔當,“種植馬鈴薯張家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張牌’馬鈴薯知名度越來越高,馬鈴薯產品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叫響全國,走出國門。”
弘基農業早在2012年就參與起草制定了《馬鈴薯全粉行業標準》(SB/T10752-2012),經過多年的積累和不斷創新,去年,又正式發布了企業標準《馬鈴薯生產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Q/HJNY 0001—2024)。該標準綜合體涵蓋了產地環境、種植管理、投入品管理、生產加工、質量控制、收獲儲運等馬鈴薯全產業鏈生產各環節,涉及國家標準39項、行業標準6項。這為壩上馬鈴薯種植提供了一套可循、可依的現代綠色馬鈴薯全產業鏈執行標準體系。
“我們家產品選用的馬鈴薯都來自北緯42°黃金種植帶,趁著年貨節大家可以趕緊囤起來……”弘基農業總部的直播間里,工作人員一邊介紹產品一邊與網友互動,氣氛相當熱鬧。
在發展道路上,需要走好腳下,也別忘了抬頭望望遠方。近年來,弘基農業積極融入新發展環境,不斷拓展產品種類,加速農產品精深加工步伐,目前已自主研發了原味土豆泥粉、土豆餅預拌粉、香菇牛肉醬風味土豆泥等五個馬鈴薯深加工新產品。
賦能“小土豆”更多含金量
弘基農業推出的馬鈴薯深加工產品
“華北區馬鈴薯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減施技術模式集成與示范”項目、“河北省馬鈴薯加工技術創新中心”“馬鈴薯‘四個一’科技示范基地”……
在弘基農業看來,產學研之路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些年,弘基農業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研發平臺建設,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運用。目前,該公司與中國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北方學院、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長期聯系,在馬鈴薯育種、品種示范推廣、人才培養、技術應用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在種業科研創新的賦能下,弘基農業已成功培育“弘基”6號、7號、8號3個馬鈴薯新品種,弘基9號也正在登記當中;與河北北方學院合作培育了“北方007”“北方010”2個馬鈴薯新品種。
2024年對宣化區深井鎮樣田莊村村民劉中西來說,是踏實的一年。雖然這一年雨水較勤,種植的10多畝馬鈴薯收成和收益多少受了些影響,但與弘基農業連續兩年的訂單種植,讓他將損失控制到了最小。“和之前自己種、自己找銷路相比,現在可省心多了,銷路不愁,還節約了存儲成本,一年下來一畝地至少增收300元。”劉中西高興地說。
全村像劉中西這樣與弘基農業簽訂訂單的農戶有100余戶。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忠偉欣喜地發現,自從村民種的土豆有了“托底人”,這兩年大家種植的積極性一下高了不少。
踐行社會責任,是弘基農業堅持走的另一條發展之路。
近年來,弘基農業充分發揮馬鈴薯全粉加工帶動優勢,積極實施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等多種形式,帶動宣化區、沽源縣、塞北管理區等縣區鄉鎮種植馬鈴薯2萬余畝,1000多農戶直接增收受益。(河山新聞記者 韓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