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是龍頭、是脊梁。
2023年,全市工信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全市經濟增長邁上新臺階,工業強市邁出新步伐。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排全省第1位;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7.9%,排全省第1位;19個省重點監測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3%,排全省第1位……一串串耀眼的數據,凝聚著全市工信部門苦干實干的辛勤汗水,見證了2023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歷程,構成了一張“含金量”十足的“工信答卷”。
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
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潛力來自何處?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年,高效推進的工業項目建設作出了響亮回答。工信部門全力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動態建立工業項目“五個清單”,謀劃儲備工業項目601個,推薦182個工業項目納入全省重點工業和技改投資項目庫。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市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領域項目137個,總投資1217.155億,工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明陽新能源、沃爾沃V216、京西重工智能底盤生產基地、宣鋼轉型升級等一系列重點項目的落地建設,進一步推動了各產業鏈規模能級整體提升,工業項目成為全市穩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排全省第1位。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排全省第8位;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7.9%,排全省第1位。
過去一年,現代制造業加速發展,成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汽車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南山汽車產業基地入駐汽車相關企業62家,沃爾沃V216改擴建項目建成投產,京西重工智能底盤生產基地項目有序推進。新興裝備產業持續發展,形成冰雪裝備、智能風機、高效光伏組件、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多個產業鏈條。食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旗幟嬰兒乳品等6家企業通過誠信管理體系認證,居全省第2位,長城釀造等3家企業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食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典型成果,在中國食品博覽會中展示。
過去一年,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領域和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增長100%,總數達到8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5家,增長56%,總數達到209家;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669家,增長192%,總數達到898家。積極推動工業設計中心建設,加快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提檔升級,組織工業設計創新交流活動6場,新增市級工業設計中心16家,增長67%,總數達到40家;推薦6家企業申報河北省工業設計中心;新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50家,增長27%,總數達到234家。大力推進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原軾新型材料、萬豐冶金被省認定為2023年河北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原軾新型材料被認定為2023年全國質量標桿和河北省工業企業質量標桿企業。
過去一年,我市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工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積極賦能智能制造,新增上云企業552家,增長21%,總數達到3171家,深入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推進行動,有效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5G+工業互聯網轉型實踐”項目,在工信部第六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
數字經濟不斷做優做強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抹新亮色,市工信局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樞紐核心區、京津冀數產協作示范區、全國數字服務產業集聚區、全國綠色低碳創新樣板區,全力推動大數據產業向縱深發展。
新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今年新增5G基站5416座,增長107%,總數達到10474座,實現城鎮主城區、重要交通沿線、交通樞紐和較大規模旅游區、工業園區等全覆蓋。建成NB-IoT(窄帶物聯網)網絡站點2417個,覆蓋主城區重點應用,實現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云計算基地直連北京骨干直聯點。建成市政務云平臺,16個市直部門、3個縣區63個信息系統上云部署,28個市直部門、19個縣區門戶網站接入市政務云平臺。
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大。圍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市數字服務產業基地、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張北云計算基地等園區建設,形成特色突出、集約高效的空間布局。阿里、騰訊等27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新增投運服務器29萬臺,總數達到153萬臺,排全省第1位。全市注冊大數據企業122家。成為環京最佳溢出算力需求承載地,國家發改委認定的12家數據中心骨干企業中,9家企業在張家口落地數據中心項目。阿里張北云計算、騰訊懷來東園云等6個數據中心被評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數字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制定《張家口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全市注冊大數據企業122家,覆蓋數字產品制造、數字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多領域。寶德數壩、英維克等裝備制造企業投產,中和芯半導體設備智能制造、樂寧循環再制造服務器、海泰新能光伏組件智能生產基地一期投產。軟通動力、競業達、鴻聯九五等一批軟件開發、外包和信息服務企業落地運營,智慧互通等大數據應用企業快速發展,北動漫網絡科技、百鳴數字科技等動漫企業逐漸興起。在經開區規劃5000畝地建設數字服務產業基地,已完成產業發展規劃編制,正在調整優化總體概念性規劃,全面啟動土地征收等工作,簽約中國四維空天衛星、AI智能云觸達呼叫中心等6個項目。全力推進張家口市算力調度平臺建設,平臺208平米,預算499.5萬元,已完成土建工程施工,服務器、UPS等部分硬件設備購置和軟件方面測試版本開發。預計全年全市大數據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70億元,同比增長22%,占全市GDP的9.8%,實現稅收6.5億元,同比增長23%,成為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速度最快地區之一。
數字張家口建設有序推進。制定《數字張家口建設行動方案》《張家口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等系列文件,推動成立數字張家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兩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編制《張家口市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規劃(2023—2027年)》,全面梳理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任務,細化重點任務責任分工,提出4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設立“無證明”城市證照核驗系統平臺、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與監測平臺等31個應用場景。
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年來,市工信局持續推動《張家口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落地落實,不斷深化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強化金融服務,加快民營經濟創新主體培育,統籌做好就業援助,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責任體系、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2023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005.6億元,占GDP比重54.6%;民營經濟實繳稅金為132.2.2億元,同比增長73.4%,民營經濟邁出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持續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規模。聚焦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重點集群,推動集群發展實現新突破,新增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8家,增長200%,總數達到12家;新增納入省統計監測產業集群2個;宣化區工程機械(鉆機)制造、張北縣風光儲電力生產2個特色產業集群入選首批河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宣化區被評為“中國鉆機之鄉”、河北省工程機械(鉆機)產業名區,全市19個省重點監測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240.1億元,同比增長22.3%;排全省第1位。
栽得梧桐樹,自有鳳來棲,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過去一年,工信部門樹牢宗旨意識扎實為企服務,開展工業企業項目幫扶包聯走訪,規上企業遍訪工作,及時了解、解決工業企業、工業項目存在困難問題,回應企業關切。充分運用河北工業企業服務平臺,輔導企業進行重點工業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項目、工業診斷服務等項目申報和服務。
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活動,印發《2023年全市工信系統包聯縣區幫扶工作方案》,組織全面包聯,開通服務熱線,實施駐企幫扶。深入實施“五個百”工程,成立19個幫扶工作專班,實施包縣區包企業,開展大調研大走訪,解決融資、用工、人才等問題476個;組織金融機構座談會、“百場萬家”、職業經理人培訓會等專項活動19場,精準推送解讀各級惠企政策,征集企業融資用工需求,指導申報試點示范項目,服務企業1600家,解決融資需求5380萬元。持續完善國家、省、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三級服務體系,新增省級平臺、基地各1家,開展服務活動236次,服務企業3800家次。
全省第1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排全省第1位。
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7.9%,排全省第1位。
投運數據中心服務器153萬臺,算力規模突破7.6EFlops,算力和服務器規模均排全省第1。
19個省重點監測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240.1億元,同比增長22.3%;排全省第1位。
1217.155億元
全市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領域項目137個,總投資1217.155億元,工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3171家
新增上云企業552家,增長21%,總數達到3171家。
10474座
今年新增5G基站5416座,增長107%,總數達到10474座。
669家
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669家,累計達到898家。
思路·新局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以奮進姿態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我市正堅定不移地朝著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奮勇前進。
培強企業推進項目保持增長。持續抓項目建設、抓企業培育、抓運行監測,不斷完善工信系統助力項目建設保障體系,圍繞工業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施工、調式投產三個階段,制定重點工業項目清單,加強調度和分類指導,做到前期項目抓幫辦,建設項目抓竣工,投產項目抓達產,促進工業項目盡快形成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
搶抓機遇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充分發揮現有數據中心規模集聚效應,打造數字服務產業基地,支持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構建基礎算力、智算算力等多元算力供給體系,積極承接北京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推進大數據產業開發應用,構建大數據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把大數據產業打造成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推動創新融合應用促進轉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培強高端制造能力,加強綠色技術裝備產品創新,助力企業構建綠色產品供給體系,大力創建綠色工廠、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園區,持續完善市級企業數字化服務資源池體系,打造企業上云應用示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搭建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全力提升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
多措并舉促進合作招強引優。精準分析先進制造業、大數據產業、新能源、特色產業集群等方面優勢與差距,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產業鏈全景圖,細化工業領域招商引資專項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利用數字經濟博覽會、冰雪產業博覽會、蒙晉冀(烏大張)長城三角合作區聯席會議等重大活動平臺,積極對接制造業的大項目、好項目。通過參加各類專題招商、推介招商、合作論壇、產需對接等活動,促進以商招商和企業間交流合作。
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包聯服務。緊盯洽談、跟蹤、簽約、開工、竣工等重要節點,主動靠前服務、精準跟蹤服務,簡化辦事流程,全力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做好工業企業和工業項目包聯服務工作,隨時與企業或項目建設單位保持溝通聯絡,用好工業企業微信群和工業項目問題反饋直通車,全力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困難問題。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穩經濟政策措施,強化政策宣傳解讀,指導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用足用好優惠政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