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斗之姿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
歲月鐫刻光榮夢想,奮斗繪寫壯美畫卷。
今天的每一個夢想,都是昨天寫下的伏筆;對新年的每一份期許,都飽蘸著歷史的沉積。
在奔涌不息的時代大潮中,蔚縣,這座千年古城,用如椽巨筆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精彩答卷。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蔚縣高質量追趕超越夯基壘臺、積蓄后勁的關鍵一年。
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著力強基礎、謀轉型、抓改革、促趕超,堅守奮斗的初心和前行的勇氣,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繪就了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城市畫卷,讓幸福成為每個人觸手可及的風景,對交出高質量發展優異答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等時代之問作出了有力回答。
這一年,我們追尋矢志不渝的“信仰之光”,踏下鑄牢忠誠的堅實足跡。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部署開展“學總書記講話、謀張家口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找差距、找問題、找短板”等活動,形成了“全覆蓋學習、全鏈條落實、全方位踐行”的生動局面。
這一年,我們滿懷銳意進取的昂揚斗志,翻開革故鼎新的奮進篇章。全縣上下以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的精神狀態,推動美好藍圖變成現實,文旅產業態勢強勁,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穩步發展,新能源產業加速推進,園區能級不斷提升……大項目拔節生長,民營企業穩步復蘇,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立下一個個堅實坐標。
這一年,我們堅持改革創新的職責使命,厚植推動發展的成長沃土。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活動,推動國家、省、市惠企便民政策落地落實,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好環境成為發展最好的注腳。
這一年,我們立足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繪就傾情民生的幸福畫卷。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序改造老舊小區,交通路網改造提升,寄宿制學校建設穩步推進,善育、頤養、安居、眾扶的民生名片持續擦亮。
這一年,我們牢記生態優先的“國之大者”,打造綠色發展的堅實底色。統籌推進揚塵治理、散煤管控等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壺流河小渡口地表水水質斷面達標率、黑臭水體消除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入選全省第一批“省級幸福河湖”,成功創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
云程發軔、征途漫漫,更需保持“越是艱難越向前”的無畏勇氣,不移其志、不改其心,方能彰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凝心聚力再出發,為了共同的夢想砥礪前行。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項目建設
64項在建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1.13億元、全市排名第3
發展潛能
發展潛能新增市場主體3646戶,25個項目簽約落地,4家央企子公司落戶
特色民宿
“南山小院”民宿和“昔古回院”民宿獲評全國甲級旅游民宿,全市僅有2家
文旅產業
全年接待游客690萬人次、旅游收入50.57億元
脫貧成果
脫貧群眾人均年純收入達1.26萬元,增長27.2%,增速全省第一
城鄉建設
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35個,完成1003套棚改任務,改造11個老舊小區
蓄勢賦能
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可期
穿過四季,走過晨暮,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2023年,是充滿激情的一年,也是頗具挑戰的一年;是團結奮進的一年,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年。
這一年,蔚縣加強戰略統籌謀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產業體系綠色轉型,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優勢產業集聚成勢,發展潛能加速釋放,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值得倍加珍惜。
主導產業乘勢而上
聚焦加快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謀劃總投資115.68億元的景區康養、民宿旅居等項目29項,建成精品民宿22家,“南山小院”“昔古回院”民宿項目分別獲評國家甲級民宿、河北省十佳鄉村精品民宿。蔚縣古城冬季休閑旅游線路、八百里莊堡騎行體育旅游線路分別入選全省“冬農趣”旅游線路和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全年接待游客690萬人次、旅游收入50.57億元,成功入選河北旅游名縣創建縣。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穩步發展,大力實施優質谷子、蔬菜、中藥材三大特色產業提升工程,高標準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初見雛形,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7家。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九宮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加速推進,新增光伏并網85萬千瓦,全縣新能源總并網容量達到192萬千瓦。
發展基礎持續夯實
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活動,設立領導干部公示臺,設置“辦不成事”窗口,開通“碼上監督”舉報平臺,新增市場主體3646戶。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天字號”工程,全面推行縣領導包項目和“五個一”專班制度,在北京、上海舉辦兩場大型招商推介會,赴廣東、浙江等地開展小團組招商,縣處級領導帶頭常態化外出招商,25個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43.15億元,4家央企子公司落戶蔚縣。落實惠企紓困資金1.29億元,幫助企業融資1.74億元。對重點項目建設全過程跟蹤,64項在建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1.13億元、完成率33.9%,全市排名第3,項目建設持續升溫。
園區能級不斷提升
持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入駐企業達68家,營業收入78.3億元,同比增長34.9%。實施開發區“雙創平臺”、眾創空間建設,新增瑞煜鑫澤、壹雪制冷等16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多邦眾創空間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區域具有影響力“孵化之城”正在加快打造。
最美畫卷
生態建設扎實推進、提質增效
起伏的山、流動的水、綠色的林……走進蔚縣,這份寫在青山綠水間的答卷讓人心曠神怡。
作為曾經資源依賴度高的煤炭資源大縣,蔚縣是如何逐漸走出了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綠色可持續之路?
在長期探索實踐中,蔚縣始終把生態環境質量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標尺,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化源頭管控、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空氣質量穩步改善
立足打贏藍天保衛戰,統籌推進揚塵治理、散煤管控等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P M2.5平均濃度24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4天,空氣質量全省排名取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水源保護治理有力
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整治河湖“四亂”,壺流河小渡口地表水水質斷面達標率、黑臭水體消除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壺流河生態補水工程完工,具備輸水條件。壺流河入選全省第一批“省級幸福河湖”,壺流河濕地公園即將通過國家驗收,成功創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今春迎來了丹頂鶴一家三口的駐足休憩,“池橋柳煙”的“母親河”逐步恢復。
國土綠化持續推進
全面實施國土綠化行動,修復退化林1萬畝,營林撫育5萬畝,新植樹木112萬株,林木綠化率達51.2%。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561個行政村耕地“零”污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幸福生活
民生福祉不斷厚植、更加殷實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去年以來,蔚縣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聚焦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群眾更有獲得感。
看投入看增長
民生投入持續增長,全年民生支出35.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7%;發放城鄉低保和救助補助資金1.6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4.9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兩中心一特教”良好運營,農村學前教育實現全覆蓋,經開區小學成為全市10所寄宿制標準化示范校。
穩就業助養老
“十大增收工程”高效實施,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3352.71元、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落實,城鎮新增就業3074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動更加充分高質量就業;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高質量完成954戶適老化改造,老年助餐服務社區覆蓋率達76.9%。
提品質促振興
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35個,完成1003套棚改任務,改造11個老舊小區。新建換熱站5座,改造供熱管網10公里,保障了穩定優質供熱。太子街、光明南街南段建成通車,對州鎮街、泉北街等13條街道進行了提升改造。順利通過省級園林縣城復查驗收。新建停車位257個,新建、修繕公廁18座,群眾生活更加便利。
依托1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建設22個產業園項目,產業就業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成功入選全國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美麗庭院、精品庭院6292戶,完成207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戶廁429座,新建農村公路31.3公里,在546個村設立物流綜合服務站,農村公共服務基礎不斷夯實。
榮譽榜單
★2023年9月1日,蔚縣被河北省旅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第一批河北旅游名縣創建縣”。
★2023年,河北省餐飲和旅游產業互促發展,河北省商務廳聯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開展“舌尖上的美麗河北”評選活動,蔚縣暖泉鎮被評為“河北省十大特色民俗美食之鄉”。
★2024年1月15日,蔚縣打樹花被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評為2023年全國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2023年12月20日,蔚縣檢察院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模范檢察院。6月,蔚縣檢察院被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榮譽。
★2023年1月,蔚縣司法局蔚州鎮司法所被河北省司法廳選樹為2021年度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爭創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十佳集體,記三等功。
★2023年3月6日,蔚縣蔚州鎮南張莊村(剪紙)被評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2023年12月14日,蔚縣西古堡街區被評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策劃/鄭穎 王宋平
撰稿/郝學鋒 王海超 藺媛媛
圖片/武殿森 邢建榮 王子旋 樊子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