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張家口,滿眼秋色。草原天路、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空中草原……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感受到一幅幅撲面而來的生態美景——這是全市干部群眾,按照“首都兩區”建設要求,對生態環境悉心保護的結果。近年來,我市把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接續實施“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首都兩區”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
鐵腕治污護藍天,實施藍天行動。堅持壓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協同推進,精心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聚力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累計完成城鎮清潔取暖2641.39萬平方米,實施農村煤改電、煤改氣37.28萬戶,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5166臺,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21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1-6月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第9位,持續保持京津冀地區最好水平。
多措并舉保碧水,實施碧水行動。深入鞏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持續推進永定河流域治理,“興水、引水、節水、蓄水”多措并舉,累計治理水土流失837平方公里,退減水澆地52.14萬畝,1-6月,15個國省考河流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優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提升顏值常增綠,實施增綠行動。堅持高標準設計、超常規推動、高質量建設,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成效最好的造林綠化工程。大力實施項目化、公司化、林場化造林,累計完成營造林1468萬畝、退化草原治理137.67萬畝、休耕種草180萬畝,生態空間進一步擴大。
持續發力守凈土,實施凈土行動。深入開展退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全面做好垃圾污水處置工作,扎實推進污染地塊修復利用,覆蓋全市域的4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2017年以來,累計退出修復礦山443處,治理土壤污染1.276平方公里,受污染耕地全部得到安全利用。(記者 亢春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