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青山 逐綠前行
■全市P M2.5平均濃度達到17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
■優良天數333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七,由京津冀區域最優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先試先行開發風電和集中式光伏降碳產品納入省交易體系
天空湛藍,草木蔥蘢,河暢水清……盛夏時節,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畫卷在張垣大地鋪展開來。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建成“首都兩區”為核心引領,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持續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全市P M2.5平均濃度為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1%,改善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優良天數333天,優良比率達到91.2%,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七,由京津冀區域最優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崇禮區和懷來縣分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2年,全市空氣質量實現全面躍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實現新跨越。優異的成績單,得益于多年來,我市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張家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張家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等多項專項方案意見指導實施,建立了多領域高效工作運行機制保障落實,圍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度方面,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臺賬管理,加大督察考核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建立領導責任體系,市、縣(區)均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制定《市直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構建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大生態環保格局;健全完善監管機制,編制實施“三線一單”,全市實現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全覆蓋;建立法規政策體系,頒布施行《張家口市地下水管理條例》《張家口市河道和水庫管理條例》,強化生態文明改革推進保障力度。穩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綠化、能源結構調整、公共機構節能、環境治理體系等系列改革任務,探索總結的10種造林模式在全國進行推廣;“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獲國務院辦公廳表彰;在2019—2021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分別名列第二、第一和第一;2016年至2021年,連續六年被省評為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先進市、水污染防治考核優秀等次;重點領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考核成績位列全省第一。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出臺了《關于加快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探索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自主編制的《張家口市風力發電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張家口市集中式光伏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獲省批準發布實施,我市先試先行開發風電和集中式光伏降碳產品納入省交易體系。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方面,出臺了《張家口市禁牧條例》《張家口市官廳水庫濕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不斷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永定河流域河道時隔多年實現全線通水,流域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河流水質明顯改善。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等渠道,集中實施了超大規模的國土綠化工程,“創新造林模式推進生態建設改革經驗”作為第一批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集中復制推廣,市林業和草原局2022年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2021年獲邀參加《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中國館河北展區布展,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我市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
市場化治理機制方面,注重綠色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撬動金融資源向低碳綠色項目傾斜,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出臺《綠色金融支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指導意見(試行)》。與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建立政府與公司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利益統一的流域治理與發展共同體,持續推動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高質量發展。(記者 郭霞 通訊員 周勝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