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以“開放中煤 創新張煤機”為主題的中煤集團第四屆“國企開放日”活動在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張煤機)舉辦。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走進企業,了解企業,見證百年企業創新發展,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和輝煌成就。
此次活動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開放的形式。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新社、人民網、光明網、《中國能源報》、《中國電力報》、《中國煤炭工業》雜志社、《河北日報》、長城新媒體、《張家口日報》、張家口廣播電視臺、萬全融媒體中心等媒體代表,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河北北方學院、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張家口煤礦機械制造高級技工學校的師生代表以及其他等兄弟單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代表們先后來到帕森斯鏈條分公司、傳動分公司、總裝分廠、機電設備分廠、恒洋電器公司、國家能源采掘裝備研發實驗中心等生產現場參觀。
在“帕森斯鏈條”車間,代表們參觀了全球頂級的、占國內市場份額35%的大規格礦用鏈條的生產過程,智能機器人、自動感應等先進技術,讓代表們嘆為觀止。近年來,張煤機從產品研發、工藝技術改進、接鏈環新材料等多個方面進行了36項技術創新,申報專利20項,五大系列60多個產品的礦用鏈、吊裝鏈、船用鏈、電廠出渣鏈產品遠銷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
在總裝分廠,代表們了解到,組裝的8000/H智能刮板輸送系統,無論是中部槽的寬度還是配套鏈條規格,均為世界之最,運量每小時8000噸,如果一天按8小時出煤的話,每天可出煤64000噸,用60噸的車皮發運,每天需要1066節車皮。而這套輸送系統上安裝了一個如旅行箱大小的自動巡檢機器人,不僅可以感知周圍的環境,還能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全面滿足大型礦井少人無人工作面建設需求。在刮板輸送機“T臺”試車場,整機鋪試、調試工作就像給人全面體檢一樣,需要經過空載運轉試驗、空載消耗功率試驗、刮板鏈速試驗、電氣監控系統試驗、噪聲的測試、冷卻裝置的試驗,合格率達到100%才出廠,到目前,張煤機已生產出刮板輸送機超過6萬臺套,產品槽寬從400毫米到1600毫米共17個系列。
在數控加工創新工作室,全國勞動模范祁峰牽頭介紹了十年來,這里的創新成果。50余項技術創新項目,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累計立項實施各類技師和工作室創新項目2650項,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7000余萬,成為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國家能源采掘裝備研發實驗中心的“創新集市”上,E型螺栓、雪耙、微風風車、歐姆環、礦用本安顯示器、電液控控制器、高旋轉水力切割機、礦井水高精度降濁超濾直濾悉數亮相,充滿科技感。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昂揚的姿態,探索出一條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河山新聞記者 趙婧男 通訊員陳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