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正是水草豐美的季節,沽源庫倫淖爾旅游度假村,一批批游客有序進入,開啟各自的草原之旅。一家人騎上觀光自行車,沿著湖邊悠哉地賞景,看水鳥在湖面低飛捕食,看花海中穿行的人群笑靨如花,看馬兒托著少女漫步草原,享受著城市喧囂外獨屬于自己的寧靜與歡樂。
一百多公里外的張北草原天路,蜿蜒起伏的盤山公路是風景,一道道隨風轉動的白色風電扇葉是風景,錯落有致層層疊疊的綠意是風景,迎著風賞著景、慢慢地品味草原風情的自駕游車輛亦是風景。
今年5月,我省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張家口)建設規劃》,其中提到,到2025年,我市旅游接待人數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100億元;2035年,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張家口)實現高質量發展。借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東風,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潛力正得到充分挖掘。
草原“慢生活”引得游客來
8月的壩上,風清水美,魚躍草長,氣候涼爽,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此時,也是壩上販賣“慢生活”的好時機,即便受疫情影響,景區比往年開放得晚些,卻依舊攔不住向往美麗景色的各地旅游者。
“平日里,草原天路車流量達到七八千輛,周末在1.5萬輛左右。”張北縣文體局副局長王建斌說,“6、7、8月是旅游高峰,往年各景區都會提前預熱,今年各景區7月才陸續開放,雖未達到往年高峰時的旅游人數,但還比預期的要多不少。”
大好河山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團隊部經理尹鳳明說,壩上自然風光獨特,旅游市場潛力很大,但各個景點游客接待能力、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旅游團游客可選擇留宿的景點不多,一直是我市旅游發展制約因素之一。隨著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漸入佳境,壩上各縣都在尋求破解之法,將零散的景點整體包裝,豐富旅游產品,打造更有樂趣的旅游度假區、鎮,走出了一條特色旅游發展之路。特別是崇禮區富龍小鎮、太舞四季小鎮、翠云山旅游度假村等各個滑雪場,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成為我市具有代表性的中高端旅游景區,滿足了京津冀游客的需求。
而張北等縣區也在充分利用現有旅游品牌效應謀新謀變,開拓旅游發展的廣度。“目前,我們正在推進‘再現中都’建設工程,將改造一批民宿,計劃建設一座AAAAA級酒店,擴展本地接待游客能力。以中都草原度假村為核心片區,實施中都現代馬產業中心項目、華潤希望鄉村項目、郝家營中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項目、黃蓋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郝家營鄉五福堂鄉村旅游項目等,豐富本地旅游產品,以點帶面發展旅游產業。”王建斌說。
情懷養生游漸入佳境
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帳篷里看星星,泡在赤城溫泉中戲水養生,去蔚縣看山頂上的空中草原,到泥河灣遺址尋訪人類足跡……說起壩下旅游的好去處,很多景點久負盛名,而且更具文化底蘊。
“今年,我跟著文旅惠民直通車到陽原泥河灣遺址公園游玩,令人驚喜的是,枯燥的人文知識在景區導游的講解下變得生動有趣,讓游玩體驗更好了,有機會還會帶孩子去玩。”家住懷安縣的任女士說起到陽原縣游玩的體驗感慨道。
北京游客劉先生說:“周末與親友一同到懷來自駕游玩,看看永定河,又在濕地公園住一晚,與家人一起燒烤,體驗不一樣的文化,挺好。”像劉先生一樣,周末與家人組團到懷來游玩的北京人不在少數。
“去年我們共接待游客26萬人次,今年從5月開園至今,單日最高接待游客約2000人。”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說。
《規劃》中提到,支持崇禮區、懷來縣、張北縣、赤城縣等旅游資源富集、發展基礎較好的區縣,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今年,各縣區創新動作不斷。例如,懷來縣正緊鑼密鼓地實施景區、度假區提升工程,推進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等2個景區創建AAAA級旅游景區,長城釀酒集團也正在申報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整合全縣旅游資源,串點成線,以“春觀花、夏避暑、秋采摘、冬養生”為主題,融合實時節慶活動主題,精心編制覆蓋全縣重點旅游景區和優質旅游資源的全季游一日游精品線路15條、二日游旅游線路6條。謀劃橫嶺城長城文化公園、尼克世界文創旅游綜合體、“西棠古鎮”影視文化城、HAHA葡萄戲趣節、北京——懷來旅游專列等項目,并確保推進力度。
“補短板”再推旅游業上臺階
縱觀我市旅游業,資源優勢明顯,但也有很多短板急需補齊,想要下好“旅游帶動”一盤棋,整合全市旅游資源,減弱旅游產品的同質化,創新求變必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跨越不同行政區劃的旅游品牌共建共享,既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地方不斷進行實踐創新。
市人大代表、下花園區文廣旅游局原局長孫樹梅就曾提出了建設“桑洋水路”的新思路。
洋河流經我市,途經懷安、萬全、橋西、經開、宣化、下花園等縣區,與桑干河交匯,沿洋河河谷匯入橋西區明湖公園、宣化桑洋湖生態區、下花園洋河省級濕地公園、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目前,洋河旅游路橋西明湖段、宣化段、下花園段、涿鹿段、懷來段均在各自轄區內建成通車,但因各縣區之間的洋河旅游路未全線貫通,導致我市文旅產業中的“桑洋水路”成為零散的板塊,無法串點連線集中打造,發展受限。
孫樹梅告訴記者,自己向有關部門提出了貫通洋河旅游路,建立順河交通和跨河交通體系,形成河道兩岸“雙線多環”的主干路交通系統,實現“河道變游道、水面變景區”,整合沿線文旅資源、景區景點、精品民宿,將洋河水路打造成“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風景畫廊。目前,她的建議已經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認可。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幅水清岸綠生態美的秀美畫卷將在我市呈現。(記者 趙娜 通訊員 段亞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