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面不斷擴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普通高中辦學質量逐步提升,活力顯著增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實力位于全省前茅;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有力推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全市教育事業呈現出科學、協調、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78所,在校學生65.64萬人,教職員工6.19萬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著眼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我市針對農村中小學“空心化”嚴重、資源浪費、教學質量偏低等突出問題,堅持改革創新、超前謀劃,堅持先行先試、科學規劃,在縣城和中心鎮布局建設了24所寄宿制學校,在家長自愿的前提下吸納周邊農村中小學生就讀,整體提升了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
“上學不求人”是每個家庭的熱切期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關部署和要求,市教育局持續加大招生入學改革力度,不斷完善招生入學政策,使招生效率更高效、招生過程更陽光、招生結果更透明。推進高中階段招生改革,2021年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網絡招生平臺,平臺集成了分數查詢、志愿報名、網上投檔、錄取查詢等所有招生功能,陽光透明、公平公正。規范民辦義務教育招生,2022年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民辦初中和小學招生信息系統,落實公民同招要求,全市所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統一報名、統一派位、統一報到。推進“入園、入學一件事”改革,2023年,主城區8所公辦幼兒園試點“網上報名”的方式招生;2024年,全市所有小學、幼兒園(除懷來縣)通過“幸福張家口”APP內的“入學一件事”平臺招生,4.2萬條戶籍、不動產等關鍵信息實現部門間共享,1.3萬條報名信息直接匹配對口學校,3.45萬名適齡兒童按時錄取,有效地遏制了擇校行為,同時也讓家長的報名時間從以前的較長時間排隊縮短至5分鐘以內,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的良好效果。(記者 朱晨暉 韓應龍)
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終端,其教育質量直接反映一個地區基礎教育的育人成效。十年來,市委、市政府陸續出臺了《張家口市振興高中教育大綱(2014—2019年)》《張家口市普通高中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張家口市關于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提升全市高中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各相關部門優化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引進優質高中5所,及7個北京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形成了以公立高中為主體、優質私立中學為補充的資源配置模式。高效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扶持市一中、宣化一中等發展為管理高效、質量一流、具有區域競爭力和示范性的優質高中,支持第二梯隊高中穩步提升辦學質量,支持市二中學、市十中、宣化二中等特色學校多樣化發展。全面禁止外市高中在我市招生,組織市區優質高中和縣區高中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推行教研員駐校教研制度,全市高中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持續攀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