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各位準大學生們,大學之旅即將開啟,相信大家一定充滿了期待。每到開學季,詐騙分子們也蠢蠢欲動。對于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準大學生群體,尤其是第一次離家求學的新生來說,入學不入坑,防騙很重要。為此,記者收集了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號、公安部刑偵局微信公號、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北新聞網等發布的有關內容,整理了這份新生防騙指南,請大家學習了解、提高警惕。
“新生群”詐騙
開學在即,許多新生都想提前了解一下學校方方面面的信息,詐騙分子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各大網絡平臺發布“新生群”“資料墻”“大一新生墻”等,他們假裝校方發布收費信息,或是到各個學校學生群中發布誘導用戶添加好友的引流話術,隨后便會以各種形式騙取新生財物。
新生要注意辨別,通過正規渠道加入官方新生群。涉及繳費或者隱私信息等問題時,請先通過官方渠道咨詢學校老師,多方確認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輕信他人、隨意點擊不明網絡鏈接,避免上當受騙。如果涉嫌詐騙和敲詐勒索,可以直接報警。
助學金、助學貸款類詐騙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構建了“獎、助、貸、免、勤、補、減”多元政策體系,覆蓋高等教育所有教育層次、培養單位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總的來看,是保障型資助和發展型資助并重。其中,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立足“解決經濟困難”,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側重“獎勵優秀”;基層就業、服兵役國家資助和師范生公費教育等強化“就業引導”。
入學前,學生可通過當地縣級教育部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中西部的還可以向縣級教育部門申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項目滋蕙計劃;入學時,如果沒有籌齊學費,所有高校都開通了“綠色通道”,可以緩繳學費住宿費,先報到入學,入學后學校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予以資助;入學后,可向學校提出國家助學金等資助申請,學校評估其家庭經濟情況,根據困難程度確定資助項目和標準。品學兼優的可按規定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畢業時,如果到基層單位就業,或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招收為軍士(原士官),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詐騙分子會冒充學?;蚪逃止ぷ魅藛T,謊稱有針對貧困學生的助學金,提供信息辦理相關手續便可轉入家長賬戶。得到信息后,以繳納相關費用為由,讓家長轉款騙取錢財。
新生請注意,助學金、助學貸款辦理都不會預先收取費用。如遇此類情況,請新生和家長與校方核查證實。
冒充學校人員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電話、短信等方式竊取新生信息后,冒充老師、領導、學長學姐等,以學費返還、生活費資助為由,騙取學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及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實施詐騙。入學以后,也要警惕不法分子冒充學校老師以學生疾病、遭遇意外為名,對學生家長進行詐騙。
新生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心存警惕,先向家長和老師匯報情況,并向有關機構進行求證,如遇詐騙,及時報警。家長如遇此類情況,須向學生本人確認,若聯系不上,要與學校輔導員或班主任聯系。
買賣“兩卡”類詐騙
“兩卡”是指我們的電話卡、銀行卡(包括微信、支付寶)。按照規定,本人開辦的電話卡、銀行卡以及微信、支付寶等網絡賬戶只能自己使用。如果出租、出借、出售,很可能被用于非法洗錢、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偷逃稅,還會被用于網絡販毒、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同時也讓自己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出租、出借、出售個人銀行賬戶、手機卡和各類支付賬戶,都屬于違法行為。把自己的卡提供給犯罪分子使用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新生們請務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等,一旦丟失請及時掛失,不論何種情況,切勿貪圖小利。一定保持清醒頭腦,明辨是非不為所動,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寢室推銷類詐騙
寢室推銷是新生經常遇到的騙局。騙子自稱學長學姐,進入宿舍對新生進行學習資料推銷,如售賣四六級考試學習資料、專業書籍等,或者推銷與新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廉價文具、手機、電腦之類。此類推銷的產品多為假冒偽劣產品,一旦售出很難再聯系上推銷者,更不會有相應的售后保障。
對陌生推銷者的花言巧語不要輕信,買東西時最好到學校內外的正規超市購買,莫貪小利,防止被騙。涉及金錢要提高萬分警惕。若無法判斷,及時聯系輔導員老師,確認信息真偽。
“校園貸”詐騙
詐騙分子會通過網絡貸款平臺,偽裝客服人員,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貸款業務,以“校園貸的額度要清零、注銷,不注銷將會影響征信”為由,或以購買高檔物品作為幌子,誘使學生借錢。很多校園貸所謂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的誘餌,最后會利滾利欠下巨債。
要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泄露;妥善保管身份證、銀行卡,堅決不將身份證、銀行卡借給他人使用;如已陷入不良網貸困擾,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情況,并尋求公安部門幫助。在校園生活中不攀比、不盲目,三思而后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兼職刷單”詐騙
刷單,一般是由賣家提供購買費用,幫指定的網店賣家購買商品提高銷量和信用度,并填寫虛假好評的行為。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發布虛假兼職信息,承諾在交易后立即返還購物費并額外提成,并以“零投入無風險”“日請日結”等方式引誘大學生刷單。在做成幾單小額業務后,詐騙分子將本金和傭金及時返還,騙取當事人信任,隨后提高刷單金額,再以系統故障等理由拒絕返還本金和傭金。有的詐騙分子冒充中介或公司發布虛假招聘用人啟示,騙取學生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和“介紹費”,當學生按照要求支付款項后,便再也聯系不上了。
大學生想做兼職勤工儉學時,一定要認真甄別信息,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一切先墊資、先收費的網絡兼職都不可信,要做到不理不信不轉賬。通過中介找尋兼職時,需核查中介的資質,正規的中介機構都有《職業介紹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切勿抱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以身試法,付出無法挽回的慘痛代價。
網購類詐騙
剛開學時很多新生會選擇上網購置生活用品,詐騙分子謊稱其購買的貨物有問題需要申請退款,并讓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微信、QQ或支付寶,再用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賬戶異常無法到賬、需要提高信用額度等借口誘使受害人轉賬或貸款給對方,最終上當受騙。
提醒新生們一定選擇知名度高、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溝通。謹慎對待自稱客服的電話或短信,切勿泄露銀行卡賬號、戶名、動態驗證碼等個人信息。尤其是來路不明的轉賬及匯款要求,請直接拒絕并立即報警。(記者 朱晨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