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高中部黨委書記、校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袁衛星收到了一位“中考滑檔”學生的留言——
“袁校長,我是※※※,由于志愿填報及發揮失常,本次中考519分滑檔,這次還有公辦補錄機會嗎?若沒有我是上私立學校還是去復讀一年好呢?”
面對學生的困惑,袁衛星校長寫了一封真誠又懇切的回信!
在信中,袁衛星校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并給孩子鼓勵和支持,告訴孩子“上哪所學校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感、價值感的喚醒。”
親愛的同學:
感謝你信任我,給我留言,希望我解答你的迷津。你中考考了519分,“由于志愿填報及發揮失常”,在普高招錄的時候“滑檔”了,你問我該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但因為你曾經是我的學生,我想我還是以“如果我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作假設,來談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接受事實,尊重規則
我們在生活中無法避免地會遇到一些不能按照我們預期和希望發展的事情,讓我們經歷一些痛苦。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們內心當下的抗拒。我們要學會接受事實: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放下那些無法改變的。而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無它,則任何社會活動都無法展開。
古語云:“欲成方圓而隨其規矩,則萬物之功形矣”。是的,孩子,是否遵守規則秩序,鮮明地表現出個體對自我與社會關系的態度,也是一望即知的文明尺度。
中考是一場求學的競爭,也是社會規則的體現。“先學做人再學做文章”,遵守規則是中考的一部分,也是人生大考的必選項。只有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贏得人生。
孩子,誠如孟子所言,“人有所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今后學習的路、成長的路、人生的路還很長,無論如何,不做一個自私偏執的人,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要做一個文明守紀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公辦高中雖然滑檔了,但是還有民辦高中敞開著懷抱。519的分數,在公辦高中也許并不算尖子,在分層教學時也可能不會進到頭部班級;但是在民辦高中,也許就是它的頭部。
我們都知道,學習上有個不等式:狀態遠大于方法,方法遠大于苦干。夾著尾巴和挺直腰桿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狀態。
孩子,我想告訴你的是,無論最終進入哪一所學校,都只是你人生故事的另一個開始。同樣的開始在不同的心境之下,會誕生不同的故事,會有不同的命運走向。
請你記住,中考遠遠不是終點,只有勇氣和努力才是永恒。暫時的失利之下,你將迎來的是新一輪攀登。只要勇氣、志向和努力還在,就定能彌補此輪遺憾。
是不是可以考慮讀職校
最近一期《三聯生活周刊》上,有一位叫臧潤龍的作者敘述了他給孩子填報中招志愿的故事。
他的孩子學習成績在班里算是中上游,用老師的話說,如果多努努力,就能考上優質高中;如果一放松,就可能上一般的高中。最后他大膽提出了讓女兒報職校的想法。在他看來,時代不同了,職業教育作為最貼近產業和企業、最貼近經濟社會發展的類型教育,已經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當地幾所不錯的職業學校,好幾個專業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些名氣。優質高中人才濟濟,孩子不一定能得到重視,而在職業學校,她本身就有較為扎實的基本功,入學后再使使勁兒,或許會有更多的資源向她傾斜。更重要的是,考上好的職校,可以更早地接觸專業知識,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最后,他的孩子以比普通高中一段線高出40多分、可以上一所優質高中的分數進了職業高中。但他們全家都并不后悔,相反,孩子已經在制訂未來三年的學習計劃了,兒時喜歡的美術、體育、音樂也都開始撿起來了。
我覺得這位家長和他的女兒是智慧的。因為他們知道,“選擇”是件很重要的事,有時候它比努力更有意義。適切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17年,我初來深圳時,曾在深圳市寶安職業教育集團任職。熟知這幾年,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都在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爭創世界一流。深圳的職業教育水平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雙雙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全市中職學校中有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4所,其中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5所。
僅以我所熟悉的寶安職業技術學校來說,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并與企業聯合實施“訂單式”培養,確保畢業生充分就業、對口就業、高薪就業和可持續發展。學校師資力量也很強,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全國技術能手”,僅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就近50名。近年來,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累計近200項,畢業生就業有路,升學有門,優質就業率(充分就業、對口就業、高薪就業)超過90%,高校升學率93%。學校還建有學生創業公司5個,學生自主創業蔚然成風。在校園里,這些學生力學篤行;走上社會,他們更是各放異彩,走出了可敬可學的成才之路。
事實上,今年新修訂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已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國家已搭起職業教育成才“立交橋”,為具有不同稟賦和潛能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空間和通道。從長遠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就業、創業還是繼續走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大學深造之路,職業學校都不失為不錯的選擇。
重要的是生命感、價值感的喚醒
北京大學徐凱文教授曾在報告中指出,一個現象近年來越來越突出——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沒有明顯創傷,生活優渥、個人條件優越,卻感到內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島一樣,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親愛的同學,我想藉此與你共勉:上哪所學校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真正最需要接受的教育,也許是一種喚醒——人格心靈的喚醒,生命感、價值感的喚醒。
不管作何選擇,我都希望你把心房打開,將它整理成一個生命的后花園,將你的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你要知道,總有一個春天屬于你,沒有誰能夠阻止一朵花,哪怕是無名花花期的來臨……
孩子,前程似錦依舊,畢竟來日方長。祝福你!
你永遠的大朋友:袁衛星
(摘自中國教育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