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7月開始,市衛健委在全市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有溫度醫院”主題活動。各級醫療機構把“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醫療服務細節之中,捋順就醫過程中的“小疙瘩”,讓患者就醫更便捷、更舒心。
日前,記者先后來到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四醫院、市第五醫院看有哪些“微改變”為患者帶來了溫暖。
醫院不停職工車
把更多車位留給患者
上午7點半,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停車場陸續有車進入,但其中卻很少有本院職工的車。
據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把更多車位留給患者,一附院不斷加強停車場管理,實行全院職工停車收費,倡導職工綠色出行,無必要不開車,開車盡量別往醫院停。醫院的門診、急診都設立在該院的南院,院方硬性要求全院職工不在南院停車,最大程度滿足門診、急診患者停車需求。同時,合理優化機動車停車位。對院內車場布局進行了調整,增加了50個車位;對醫院各個出入口進行重新規劃,實現車輛有序流轉。還將停車場管理工作列為每周例會必匯報項目,及時了解車輛停放情況。經過全院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醫院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馬路對面的停車場空位較多,不著急的話勞駕您停在對面,東邊和西邊這兩個停車場離醫院比較近,車位不多了,咱就留給更需要的人吧。”市第二醫院院內停車位有限,緊鄰醫院的三個停車場有效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醫院的警衛人員輪班在醫院門前值守,微笑服務,耐心勸導,引導醫院職工院外停車,指揮就醫車輛有序停放。
市第一醫院、市第五醫院也正在著手擴大和新建停車場。
線上線下優化流程
把更多時間留給看診
“以前看病掛號、繳費排隊就得等上好一會兒,現在好了,用手機就能掛號、繳費、取藥、復診……真是太方便了。”在一附院看病的王先生對醫院高效的“云”服務贊不絕口。細心的患者還發現,“張家口一附院”A P P進行了適老數字化改造。進入A P P首頁界面,就會在右上角跳出“關懷版”界面推薦。“關懷版”字體更大,操作更簡便,這些舉措無疑給老年人線上預約診療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市第四醫院適時開通自助機預約、線上預約、電話預約、現場預約4種預約方式,極大程度方便就醫患者。
讓患者“少跑腿”,是提升就醫感受的重要舉措。我市各醫療機構不斷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推廣互聯網醫院應用的同時,醫院將門診業務流程進行自助化、智能化重構,配備多種智能設備,繳費、掛號、取藥自助占比率越來越高,免去了排隊等候的環節。
線下服務的微改變也可圈可點。
“科室在哪兒”“怎么去”是患者來到醫院就診幾乎必問的問題,為此,市第一醫院推行“門診導診單”機制,在門診記賬單最右邊增加“科室地址”一欄,方便群眾了解各科室位置。改后的導診單上會涵蓋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診卡號、本次藥品處方及領取位置、本次檢驗項目的位置及備注信息、本次診療耗材項目的數量金額小計等,便于患者核對。
為了讓患者“少等、少跑、少繞”,市第二醫院和市第五醫院施行醫務人員全員志愿者的工作機制。他們走下崗位,脫了白衣穿上紅馬甲,為市民提供熱情周到的就診咨詢、指引分流等志愿服務,大大提升了患者就診體驗。
溫暖的就醫體驗是
另一種治愈
中藥可以代煎,代煎好了還能直接寄到家里;不方便食堂打飯,送餐到病區特色服務為患者解憂;下班了醫生還在,“24小時無休門診”陸續開診;趕時間不想叫號取藥,“24小時無人售藥機”溫暖亮相……微小改變捋順就醫“小疙瘩”,細節之處體味民生大溫暖。
“優質的就醫體驗何嘗不是另一種治愈?”市衛健委醫政科負責人說,求醫問藥尤其是身患重病之時,遇見一張笑臉,得到一份幫助,少繞一次彎路,節省幾分鐘時間,不僅能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便利,還能讓患者體味到一些撫慰,讓大家在就醫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今年,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關于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國實施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改善全過程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成果。主題活動有時限,但改善就醫體驗沒有止境,市衛健系統將把改善服務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與我市各醫療機構共同消除痛點、破解難點、疏通堵點,讓群眾就醫舒心放心,讓健康張家口暈染更多“暖色調”。
(記者 武雅楠 通訊員 單曉飛 呂利雅 屈海洋 李清龍 趙曉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