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青年男性患者,平時不愛運動,近一周,為鍛煉身體,每天爬山,且下山時跑步鍛煉,出現膝關節下疼痛不適,尤其是蹲起活動時明顯,來到市第一醫院院門診就診,診斷為髕下脂肪墊擠壓綜合征。
隨著全民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注重鍛煉身體,但伴隨人們日常的運動越來越多,除了中老年人作為最易犯膝蓋疼痛的人群,也有一些年輕人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膝關節疼痛。如果患者膝關節疼痛應及時進行治療,不能拖延以免造成病情加重。市第一醫院骨三科副主任醫師李炳南,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原因及其治療方法。
髕下脂肪墊擠壓綜合征
李炳南副主任醫師介紹,髕下脂肪墊是位于髕韌帶后側的一團脂肪組織,如脂肪墊過大或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在伸膝位時,脂肪墊可被擠壓與股骨和脛骨之間,造成損傷。由于脂肪墊組織很敏感,所引起的疼痛會非常明顯。反復的擠壓可使脂肪變性、壞死、出血、炎癥或肥厚,從而引起患者伸膝時疼痛不適。
他說,患者往往有長期跑步、負重運動史或膝過伸史(膝反屈),關節活動時髕韌帶后方或髕腱兩旁疼痛,位置較固定。上下樓或半蹲時疼痛明顯,休息、口服消炎止痛藥后疼痛可減輕。行走時不敢完全伸直患膝,其原因是肥大的脂肪墊阻礙了正常的膝關節伸直運動。可出現膝關節假性交鎖、關節腫脹和打軟腿。髕骨下緣周圍壓痛和髕骨下方脂肪墊腫脹,髕韌帶兩側壓痛“象限”消失。局部注射麻藥后如疼痛明顯緩解則支持診斷。
對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包括休息,避免劇烈活動;疼痛劇烈時可使用支具;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局部熱敷、理療或按摩;口服NSAIDS藥物;綁扎髕骨。但治療不徹底,癥狀容易反復。癥狀嚴重、保守治療效果較差的患者可采用手術治療。手術主要采用關節鏡技術行髕下脂肪切除術。
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為膝關節髂脛束過度摩擦股骨外髁引起的過勞性損傷性疾病。多見于競賽、競走和自行車項目中,尤以中長跑項目多發。以運動性外側疼痛為主要表現。
當膝關節屈伸時,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之間滑動,形成摩擦刺激和滑囊炎,引起疼痛。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膝關節的結構性異常,髖關節外展無力,肌腱的柔韌性差,過度的足內旋,膝內翻,過度訓練以及不正確/不合適的訓練技巧等。其中膝內翻被認為是危險因素。
長期進行長跑、競走或自行車訓練后出現癥狀,有過度訓練史。起初在運動后出現外側疼痛,疼痛位置較深,屈膝30?角時疼痛最重,偶有外側局部交鎖感。嚴重者可以出現訓練時疼痛,并影響訓練,休息后緩解。壓痛位于股骨外上髁,局部輕度腫脹。伸屈膝時髂脛束滑過股骨外上髁時疼痛。被動膝內翻屈伸時疼痛加重,外翻后減輕。
他說,通過調整訓練動作,停止誘發疼痛的訓練。患者可以在大腿外側面進行冰敷按摩和伸展訓練。允許進行無痛性身體鍛煉,但是應該避免進行下山跑步鍛煉和在堅硬的地上跑步。加強外側牽拉練習,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理療和按摩有治療作用。如果癥狀嚴重需停止訓練一段時間。局部封閉治療在早期可獲得的治愈。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以行手術治療。在疼痛部位橢圓形或三角形切除部分髂脛束,術中確認不再有摩擦即可。術后3周內逐漸恢復訓練。關節鏡下或開放切除膝關節外側滑囊也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膝關節皺襞綜合征
滑膜皺襞是由滑膜向關節內突出而形成。膝關節有許多皺襞,其中髕骨內側緣皺襞是迄今為止最容易引起癥狀的皺襞。滑膜皺襞如經反復擠壓性損傷,可發生出血、肥大和瘢痕化,患者會出膝關節疼痛、腫脹和關節彈響。
多數患者膝前疼痛,活動時加劇。因髕內側滑膜皺襞受累者為多數,所以主訴髕內側疼痛較多。伸屈膝關節時可引起低沉的彈響,可有打軟腿和關節腫脹。
早期應非手術治療。常見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局部理療或冰袋、穿戴髕骨暴露的活動性支具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大多數的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癥狀緩解或治愈。
如非手術治療無效,可行經關節鏡手術治療。采用關節鏡可詳細了解關節內情況,如發現明顯增厚肥大的滑膜皺襞可經關節鏡切除之。徹底切除滑膜皺襞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如診斷明確亦可經膝前內側切口切除病變的滑膜皺襞。
他提醒,中青年人鍛煉前要充分熱身活動,活動量需循序漸進,先易后難,避免短時間過量運動,以免肌肉拉傷、肌腱急性損傷,一個簡單衡量鍛煉量的指標是,鍛煉后測即時心率應低于170-年齡=心率,鍛煉效果為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