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人群分布顯示,該病在<1歲人群中發病率最高,10—19歲人群發病例數最多,提示<1歲及10—19歲人群是目前我國流腦發病的高危人群及防控的重點人群, 且學校和托幼機構仍然是流腦防控的重點機構單位。 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人是腦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該病傳染源是帶菌者和流腦患者。 病原菌主要經咳嗽、 打噴嚏借飛沫由呼吸道傳播;2歲以下嬰幼兒,除飛沫傳播外, 帶菌的護理者對嬰幼兒進行密切接觸(如同睡、懷抱、哺乳等)也可導致嬰幼兒患流腦。 流腦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短則數小時,最長潛伏期可達10天以上。
根據臨床表現, 該病可分為普通型、暴發型、輕型和慢性型四種:
1、普通型流腦:占流腦病例90%, 按發病過程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期、 敗血癥期、腦膜炎期和恢復期。上呼吸道感染期有發熱、咽痛、鼻炎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敗血癥期有惡寒、 高熱、頭痛、 精神極度萎靡,70%—90% 患者身體出現瘀斑瘀點。 幼兒表現為哭鬧、拒食、煩躁不安、驚厥等。 腦膜炎期有劇烈頭痛、 噴射性嘔吐、 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癥,重者譫妄、抽搐 、意識障礙。 恢復期體溫下降,意識及精神狀態改善,瘀斑瘀點吸收。
2、暴發型流腦:病情兇險, 發病6—24小時內即可危及生命。 起病急驟,寒戰、高熱或體溫不升,伴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昏迷,短時間內出現瘀斑, 并迅速增多融合成片,24小時內出現循環衰竭等嚴重中毒癥狀。
3、輕型流腦:低熱、輕微頭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癥狀,可見少量細小出血點; 亦可有腦膜刺激征, 腦脊液輕度炎癥改變。
4、慢性型流腦:成人患者為主, 病程為數周甚至數月。 表現為間歇性發冷、發熱,發熱歷時12小時,相隔1—4天再發作,發作后出現皮疹或瘀點。伴隨關節痛、脾大等癥狀。
流腦還可并發引起其它病癥及后遺癥。
對于流腦的預防, 及時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從2008年7月1日起,流腦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我國流腦發病率非常低,但是發病出現了新趨勢, 流腦發病以 C 群為主, 并出現W135型流腦病例,仍需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1. 及時接種流腦疫苗。目前我省已有的流腦疫苗有兩類4種。
?。?)A群多糖疫苗和AC群多糖疫苗為免疫規劃疫苗,適齡兒童免費使用,全程接種4劑次, 具體的免疫程序為:
A群多糖疫苗: 接種2劑次,6月齡、9月齡各接種1劑, 該疫苗可預防A群流腦;
AC群多糖疫苗:接種2劑次,3周歲、6周歲各接種1劑, 該疫苗可預防A群、C群流腦。
(2)ACW135Y群多糖疫苗、AC群結合疫苗為非免疫規劃疫苗,適齡兒童知情、自愿、自費接種,可用于替代免疫規劃疫苗, 具體的免疫程序為:
AC群結合疫苗:適用于3月齡及以上兒童, 具體接種程序參照廠家疫苗使用說明書,該疫苗可預防A群、C群流腦;
ACW135Y群多糖疫苗:適用于2周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中的高危人群, 具體接種程序參照廠家疫苗使用說明書,該疫苗可預防A群、C群、W135群、Y群流腦。
2.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做好個人防護, 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保持安全距離。 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到人群密集、 空氣通風差的密閉場所中。 當發現疑似流腦病人或出現疑似流腦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3. 在護理嬰幼兒時,應減少不必要的密切接觸。(來自:市疾控中心官方微信)(胡程利 溫斌 整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