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玲,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2022年入選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培養中醫藥傳承人才。以下是她對失眠的一些保健方法。
陰陽平衡才能睡眠正常
“失眠”又稱“不寐”。中醫學認為,睡眠的好壞與人體氣血循行、陰陽盛衰有密切的關系。《黃帝內經》記載:“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這段論述,通過對青年和老年人的氣血運行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只有陰陽平衡、氣血充盛,才會有正常的睡眠。
失眠往往伴隨精神因素
許多失眠患者不知道從自身的健康狀態中查找原因,或對治療信心不足,或因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長期服用安眠藥。中醫學認為,“陽不入陰”是失眠的基本病機,造成這種病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腎陰虛的患者,會因為心火過旺擾亂心神而不易入睡。此類人多伴有心煩多夢、盜汗、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等癥。
2.平素多思多慮,會影響脾胃的消化機能,日久營養不良、氣血虛少、心神失養,表現為睡后易醒,多伴心慌、乏力、精神萎靡等。
3.心強氣盛或情志郁結,常會因氣郁化火擾亂心神而失眠。這類人容易睡中驚醒,常伴有睡覺時胸悶、脅痛、口苦等。
4.失眠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精神因素,或喜或憂,或怒或悲,或思或恐。精神情志的失調可以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導致陰陽的失調,因此,失眠患者平時應注意調暢情志,避免五志過極、七情過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查找原因,從辨證用藥、經絡疏通、心理疏導、自我保健幾個方面著手調理治療。
四種保健方法助睡眠
松靜功調理法。此法適于情緒亢奮、不易安靜者。睡覺時平臥,四肢放松,按照呼吸的節律,“吸”時默念“靜”字,“呼”時默念“松”字,從頭至足,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循序放松,每一個部位至“沉重如鉛,余部皆忘”的程度,再換其他部位。全身放松后,再默默感受血液從頭到足的流動過程,心思隨血液在全身漫游。每日一次,全身心投入,漸漸就會進入“半途而眠”的佳境。
頭面部放松法。精神緊張、焦慮、面部肌肉緊繃、目睜不閉者,睡前靜坐,輕輕揉搓面部3—5分鐘,緩慢轉動眼球,左右各三圈。然后選舒適睡姿,輕輕張口,閉眼,反復打哈欠,動作要慢,不要連接太快,直至真正打哈欠,順其自然,則可安然入眠。
“攪擾”法。對于臥則思緒連篇、心緒不寧者,睡時平臥閉目,用意念虛畫一些流線型圖案,如行云、水波、漣漪、迷宮圖、蚊香狀的螺旋線圈,要思緒緩慢,散漫不實,直至將自覺清晰的思路攪得模糊不清,不再胡思亂想為止。
心理暗示法。對安眠藥有依賴的患者,可以在安眠藥的瓶中摻入等量的維生素B1,二者的形狀和口感不易分辨,服藥時仍按以前的片數,但要相信自己服的是安眠藥,如果能連續數日安睡,說明對安眠藥只是心理依賴,即可停藥。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