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發熱時突然雙眼上翻、四肢抽動、意識喪失……這驚心動魄的幾分鐘,往往是父母育兒路上最恐懼的時刻。熱性驚厥是嬰幼兒期最常見驚厥原因,雖大多預后良好,但正確識別、科學應對至關重要。作為兒科醫生,我將為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熱性驚厥,一般發生在3個月至5歲兒童,與發熱(通常體溫≥38°C)相關,排除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炎)或其他明確病因(如電解質亂、癲癇史、中毒等)的驚厥發作。高發年齡12-18個月為高峰,5歲后罕見。發生率約2%-5%的兒童會經歷至少一次熱性驚厥,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系統急癥之一。
熱性驚厥并非我們傳統認知的“燒壞腦子”,其絕大多數是良性的、自限性的過程,不會直接損傷大腦或導致智力低下。與癲癇不同,其本質是發育中的大腦對體溫驟升的過度反應,但復雜型熱性驚厥是日后發生癲癇的危險因素之一。該病同時還有一定的家族傾向。
見到孩子突發熱性驚厥,很多家長會手忙腳亂,這樣是不可取的。此時家長如何盡量牢記以下步驟:
1、保持冷靜。您的鎮定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記住:絕大多數發作會在1-2分鐘內自行停止。
2、確保安全。平放側臥:將孩子輕柔放置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如地板、大床中央),側臥(這利于口水或嘔吐物流出,防止窒息)。移除危險物:移開周圍尖銳、堅硬物品。松開衣物:解開領口、腰帶等過緊束縛。保護頭部:可在頭下墊柔軟物品,避免碰撞。
3、計時。立即開始計時!準確記錄發作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至關重要(用手機秒表最好)。持續≥5分鐘需啟動急救。
4、觀察記錄。在保證安全前提下,觀察肢體抽動形式(全身?一側?)、眼球位置、面色(青紫?)、有無口吐白沫或大小便失禁。如條件允許,用手機錄像(優先保證安全),這對醫生判斷發作類型非常有價值。
期間下述行為千萬不要做:禁止強行按壓、束縛孩子肢體:可能導致骨折或肌肉拉傷。禁止往嘴里塞任何東西(手指、勺子、毛巾等):可能損傷牙齒、牙齦或引發嘔吐窒息。孩子不會咬斷自己舌頭!禁止掐人中、虎口:無效且可能造成皮膚損傷。禁止強行喂水或藥物:發作時意識不清,極易嗆咳窒息。禁止試圖通過“物理降溫”中止發作:如冷水擦浴、冰敷等,不僅無效,冷刺激可能加重不適甚至延長發作。
發作結束后,繼續保持側臥位,直至孩子完全清醒。安撫孩子,給予安全感。評估意識狀態、呼吸、膚色是否恢復正常。及時測量體溫。
特別提醒,出現以下任何一條,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急診:
1、首次發作:所有首次熱性驚厥都需就醫,以明確診斷和排除嚴重疾病(尤其是顱內感染)。
2、發作持續≥5分鐘:屬于驚厥持續狀態,需緊急藥物止驚。
3、復雜型熱性驚厥特征:持續時間長(≥15分鐘)、24小時內反復發作、局灶性發作、發作后異常神經體征。
4、發作停止后:孩子意識不清、持續昏睡、難以喚醒。呼吸異常困難、不規則或停止。面色持續青紫或蒼白。持續嘔吐、劇烈頭痛、頸部僵硬。
5、發作由以下情況引起:嚴重外傷后發熱并驚厥。已知有基礎神經系統疾病或發育遲緩。疑似中毒。
6、年齡<6個月或>5歲出現的“熱性驚厥”,需高度警惕其他病因。
就醫時,醫生會進行詳細問診、體格檢查(重點是神經系統評估)和必要輔助檢查(如血常規、電解質、必要時腰椎穿刺或腦電圖)等,請家長積極配合,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掌握科學的應對方法,明確就醫指征,理解其良性預后,便能以更從容、理性的態度守護孩子度過每一次發熱。科學認知與冷靜行動,是您給予孩子最有力的保護。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 盧艷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