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之城】公園·綠地·生態景觀 ———為“冬奧之城”繪就靚麗底色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2-02-11 10:57:22
張家口新聞網訊:近幾年,張家口市以冬奧為契機,立足“首都兩區”功能定位,不斷植樹增綠,美化、提升、拓展城市生態空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綠色”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郊野公園成市民打卡地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位于市區西南角的太子山公園將再次迎來 “滿山爛漫藏不住,姹紫嫣紅爭春來”的景象。
為增加城市“肺活量”, 給市民多一個運動休閑的選擇,于去年4月建成的太子山公園,如今已成為這個春天里市民心心念念的打卡地。
太子山公園吸引許多市民前來健身。 宋志恒 攝
轎車進入千家萬戶,市民出行半徑在不斷擴展的同時,對于郊野生態休閑公園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此時,以冬奧會為契機,在綠色發展上做文章的我市遂將目光投向了西南方向。
市區三面環山,城鄉交界西南角緊臨山體,尤以太子山和鳳凰山山勢平緩,植被保持較好。于是幾番實地考察, 以兩座山為依托,打造與城市相連的郊野山體公園的規劃出爐后, 這里面積約1200畝的山林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改良土壤營養,選擇鄉土植物和適應的新樹種, 按照密林、坡地、草地塑造山林景觀風貌,修建綠色休閑配套設施……經過加緊建設,2019年10月,突出運動休閑功能的鳳凰山公園率先竣工。除了錯落有致的山林景觀外,園內還配備了全長8公里的山體生態智能跑道系統,與市政道路相連的全長12公里的觀光騎行路線,以及12公里長的徒步登山步道系統等。當公園迎客的消息傳出后,迅速引爆了本地“朋友圈”, 一時間引得市民紛紛前來體驗游玩。
又經過了一年多的施工, 去年4月,突出郊野體驗功能的太子山公園在蒙蒙春雨中終于迎來開園。生態色葉林帶、林下郊野花谷、郊野拓展區域……市民從步入公園的那一刻起,就感到了一種親近自然的舒適感。一些老年人更是無法抑制心中的激動,他們在細雨中載歌載舞,享受著郊野游春的樂趣,也表達著對郊野公園的喜愛。
鐵路線化身地標性景觀
我市在不斷拓展郊野生態空間的同時, 還著力向內挖潛,讓“綠色”融進城市發展的血液里。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張家口北站永久謝幕后, 京張鐵路沿線留下了大量歷史遺存。 在我市流傳著“鐵路拉來半座城”的說法,很多市民對于這條鐵路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然而由于其身處橋東區核心位置,地塊具有商業價值,因此如何開發利用,一直牽動著人心。
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環境宜人。 馬佳琦 攝
2018年終于傳來好消息,為打造核心區域“城市綠肺”,我市在南口至工業東街鐵路沿線上,將修建一個融京張鐵路元素、工業文化、 現代藝術等于一體的地標性景觀公園。
2019年6月, 歷經一年精心建設, 占地168畝的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正式開放。 園內不僅綠樹成蔭, 85%的區域被綠色所覆蓋, 而且精心挑選了近百種喬木、灌木及各種花卉地被,形成了春夏有花、秋季賞葉、冬季觀果的生態效果,讓園區景色四季常新。此外,園內還建有奧運五色樹、音樂鏡面噴泉、“小蠻腰” 奧運燈光塔等新鮮元素,而詹天佑銅像、蒸汽火車頭、橋式龍門吊、蒸汽飛馬雕像等展現歷史變遷的標志性景觀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市民在濃濃綠意中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大量歷史實物躍然眼前,又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舊時光里一般。
“綠色”也點綴在街角空地,道路節點,沿河兩岸。 如今,在經開區長城西大街和鉆石南路交叉口的西南角, 坐落著一座新建的“口袋公園”———“瑞雪園”。 在突出冰雪文化的“瑞雪園”內,金葉復葉槭、國槐蒼翠挺拔,榆葉梅、紅葉李艷麗多姿,中心廣場的“雪花色塊”、景墻上鏤空雪花雕刻以及游園步道鋪裝色彩搭配等元素,讓園內鍛煉的市民贊不絕口。去年以來,經開區利用道路節點、街角空地、零星地塊,結合南北方園林特點, 為附近居民 “量身定制”了 10 個充滿設計感的“口袋公園”,為附近居民增添了休閑游憩的“好去處”。
而在橋東區、橋西區,以清水河為界, 兩岸延綿十幾公里的濱河生態景觀帶內,不僅環境清幽,建有涼亭、小廣場、甬道、汀步等,還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 桌椅等配套設施,每天到這里健身,成為了很多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 就是這些散落在城區各處的“小公園” 在裝點了城市顏值的同時, 也讓更多市民享受到了出門見景、抬腿入園的愜意生活。
老公園改造升級接地氣
隨著社會發展,作為城市建設專項綠化用地的市人民公園, 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2004年,市人民公園免費對市民開放。兩年后,按照省“拆墻透綠”精神,為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我市對其進行了整體升級改造。
近幾年,我市堅持“以人為本,親民綠化”的原則,從生態功能出發,充分考慮近期與遠期綠化效果,突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2019年,在老一輩張家口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市人民公園更是迎來了又一次大規模的改造升級。 此次改造不僅新建了玻璃橋及疊水景觀, 還專門引進了景觀造霧設備, 并投放了10000多尾觀賞魚。隨著景觀造霧設備的開啟,近400個裝置同時噴出霧滴,市民置身于水霧繚繞中時隱時現,宛若仙境一般。
市人民公園一景。 陳飛 攝
位于橋東區林園北街一號的勝利公園,因于1945年展放過包括日本天皇裕仁的投降書在內的大批戰利品而得名。與市人民公園的命運相同, 而今的勝利公園經過多次改造升級,不僅設置了鴿舍、孔雀舍、音樂噴泉、園林小品等設施, 為給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運動健身環境,還特意聘請專家科學規劃,采用彩色膠板鋪裝了健身廣場和可計算卡路里消耗的健身步道,使得這座與共和國同齡的老園變得更接地氣,煥發出勃勃生機。
如今,隨著大、中、小公園星羅密布于城市之中, 我市在不斷追求改善居民健康的同時,也迎來了城市綠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就在市民普遍感到公園已不再是合影留念的“旅游景點”,而更像是一個家門口的“后花園”時,我市著力推動生態興市、生態強市,構建綠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輪廓已清晰可見。(記者 趙曉剛)
[責任編輯:李雅雯]
相關閱讀: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