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 | 河北篇】冬奧之城展新顏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2-01-10 22:34:28
1月2日上午9時,河北省冬奧之城張家口市。緊鄰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張北縣,氣溫達到零下15℃。由湖南師范大學27名師生組成的“2021年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第三方評估組張北分組,已經到村入戶開展調研。
2022年1月2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戰海鄉戰海村,調研員正在入戶。
“2021年的‘后評估’將起到‘增穩、促轉’的作用。”冒著嚴寒入戶間隙,河北評估組組長、湖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周國華教授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增穩”主要體現在通過評估“四個不摘”落實情況,督促各地區找問題、排風險、補短板,鞏固好脫貧成果,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促轉”主要通過加大對銜接政策出臺是否及時、政策調整是否適度、調整后的政策推進是否有力、政策調整是否有效等方面的評估,既防止調整急剎車,又防止調整不及時,進而促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與有效銜接。
寒冬壩上,風格外大,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外面冷,但進到每一戶家里,都暖意融融的。有的爐內燒著潔凈煤,有的安裝了電暖氣片,脫了貧的張北群眾,迎來了又一個暖冬。
1.看干部——“持續發力不松勁”
面對“后評估”,張北縣戰海鄉副鄉長宮占龍底氣十足,這一年來,他有事沒事就到戶里看看,生怕脫貧后松了勁,哪戶家里有點什么事,他都知道。對于評估組的到來,宮占龍更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對我們下一步工作,是一個方向的指導。‘兩不愁三保障’之外,老師學生們也關注人居環境整治、改廁,這應該也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2021年,戰海鄉新建了兩座肉牛養殖場和一座燕麥啤酒場,帶動部分農戶養牛增收,也為周邊村農戶提供了就近務工的機會。
2022年1月2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戰海鄉戰海村,調研員正在入戶。“很歡迎,第三方評估檢驗對于我們來說是一次查漏補缺的好機會。”戰海鄉黨委書記賈耀榮告訴記者,這一年鄉里做了很多工作,他也想借這個機會讓評估組給“把脈問診”。脫貧攻堅期間張北縣各級干部苦干實干的勁頭,在當前絲毫沒有放松。2021年,張北縣在全省率先成立防返貧監測中心,多措并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4.37%。今年是牽頭單位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莉琴第二次來到張家口地區。在她看來,這幾年,張家口農村地區發生的變化是巨大的、可喜的。以張北縣為例,通過脫貧攻堅,張北縣實現了后發趕超,干部群眾的心氣很足,發展勢頭良好。這次的第三方評估,更能為來年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方向指引,敦促地方持續發力。
2.看群眾——“黨的政策真不賴!”
“黨的政策真不賴!”對于評估組的到來,張北縣戰海鄉戰海村脫貧戶盧志永打心底里高興,這幾年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他也想找人說道說道。先是家里的10畝地,村里統一流轉出去了;村里的光伏電站,每年給家里帶來收益1050元,加上養老保險、高齡補貼,兒女贍養費,老兩口一年收入一萬三千多元。根據張北縣鄉村振興局提供數據,脫貧攻堅期,張北縣建成174座村級光伏電站,2021年收益達6200余萬元,包括盧志永在內,全縣受益群眾超過2.8萬人。同樣是脫貧戶,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章慶龍家2017年搬離了高沿溝村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住進了戰海村嶄新的大瓦房里,一家人只花了幾千塊錢。房間里室內衛生間、熱水器一應俱全,交通也方便。章慶龍64歲,家里有16畝地,把10畝地流轉出去收租金,自己種6畝。他還是村里的保潔員,打掃打掃衛生,一年有3000塊錢收入。
2022年1月2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戰海鄉戰海村,一位調研員正在采集院內環境信息。
對于脫貧群眾的獲得感,周國華有直觀的感受。在淶水縣,他到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調研,隨機抽取一戶低保戶入戶訪談,知道他的來意后,老人拉著他的手說:“不要擔心,我們過得很好。”在周國華看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繼續開展第三方評估,這本身就是一種制度設計上的良好延續。2021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的第一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也是五年過渡期的第一年。持續開展第三方評估,能夠讓脫貧群眾的幸福更“穩”,讓脫貧的成果更牢。
3.看學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到了脫貧地區,才真切感受到國家政策的好。”湖南師范大學學生劉韻林第一次到張家口,她感受到了壩上的冷,也體會到了老百姓話語里傳達出的暖意。“以前對紙面上政策的理解變活了。”
湖南師范大學此次參加河北省考核的11名帶隊老師中,有7名是副教授及以上職稱,37名學生均為在讀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2022年1月2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戰海鄉戰海村,專家組老師、調研員等正在入戶。
劉韻林讀的是人文地理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鄉村地理與鄉村治理,她告訴記者,進入農戶家面對面交流的這種機會,深化了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同樣是讀人文地理學專業的康富美,最大的收獲是通過實地問卷訪談,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加深了對“三農”工作的熱愛。
在周國華看來,學生的這種成長,是題中應有之義。周國華認為,第三方評估直接服務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既是專業課堂,也是思政課堂,是專業實踐、專業創新研究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提升與價值觀塑造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鄉村、服務鄉村的情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認識鄉村發展規律、解決鄉村問題的能力,可以壯大‘新農人’的后備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周國華說。
[責任編輯:戴美超]相關閱讀:
-
無相關信息